【要聞中心/綜合報導】美國媒體分析指出,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表面上是罵戰升溫,但這象徵川普政府從疏遠盟友到向對手示好,翻轉數十年來的美國外交政策,新的世界秩序恐在慢慢形塑。
美俄雙方代表18日排除烏克蘭,在沙烏地阿拉伯舉行俄烏戰爭的雙邊會談。川普在當天這場雙邊會後,指稱烏克蘭「根本不該讓這場戰爭發生。」除暗示烏克蘭須對戰爭負責外,也質疑澤倫斯基的烏克蘭總統任期屆滿、卻不改選的執政合法性。
澤倫斯基今天高分貝回應,指稱川普「活在假訊息世界,我希望川普團隊多認識真相。」川普隨即辛辣回擊,說澤倫斯基唯一擅長者就是「耍拜登政府並想繼續從美援撈油水,」「是個未經選舉的獨裁者」,還要澤倫斯基「最好快點行動,否則將失去你的國家」。
美國副總統范斯(JD Vance)接受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訪問時,更警告澤倫斯基「透過在公共媒體上詆毀總統(川普)…任何了解總統的人都會告訴你,這是與本屆政府打交道的一種惡劣方式。」
紐時:烏克蘭對川普從信任到失望、憤怒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指出,去年12月還有很高比例的烏克蘭人信任即將上台的川普,時至2月18日,從烏東前線、基輔街頭乃至社媒平台,烏克蘭人對川普滿是失望與憤怒。
「很多人厭倦拜登的優柔寡斷,而寄望川普能施壓俄國結束戰爭,現在這些人都大失所望。」烏克蘭智庫「國家韌性與社會凝聚力平台」(National Platform for Resilience and Social Cohesion)共同創辦人薩克揚(Oleh Saakyan)說。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也指出,這回基輔(烏克蘭首都)發作前,澤倫斯基政府已耗費數月在川普勝選後苦心經營與對方關係,如今看似盡付流水。
與澤倫斯基政府關係密切的政治分析師畢利斯可夫(Mykola Bielieskov)說:「對於川普,我們確實嘗試過某種形式的接觸策略,盼能影響他,如今看這種策略有其侷限性,會與烏克蘭的核心利益扞格。隨烏克蘭在談判過程遭邊緣化,澤倫斯基只好選擇把話挑明,而不再一味討好川普。
美國對戰爭盟國中途袖手非首次
紐時指出,美國總統在協助作戰中盟國時、對盟國領袖心生不滿,這不是第一次。遇刺身亡的甘迺迪(John F. Kennedy),當年就對南越總統吳廷琰很感冒,甘迺迪政府從而對吳廷琰遭政變袖手旁觀。小布希(George Walker Bush)與歐巴馬(Barack Hussein Obama II)任內,對伊拉克總理馬里奇(Nuri Kamal al-Maliki)的反覆無常與缺乏建設性,也很不滿;早先拜登也很厭惡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在以哈戰爭的一些作為,雙方關係一度很僵。
華爾街日報:全球化告終、貿易大戰開啟
「川普僅上任4週,就徹底改變華府外交政策走向,讓美國成為一個不太可靠的盟友並揚棄全球性的承諾,從根本重塑美國與世界的關係。」《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直言,除這次對俄羅斯讓步、與澤倫斯基對罵外,川普這段期間與歐洲保持距離、拆解美國主要援外機構,恐點燃貿易大戰的各項關稅,如同昭示美國本來推動的全球化到此宣告終結。
雖然沒人期望川普會像歷任總統般處理全球事務,但幾乎沒人料到他會如此快翻轉美國自1945年以來訂下的外交立場。二戰結束以來由,美國主導的聯盟體系同時強化了美國的實力,美國比任何國家都更能承擔起全球自由貿易、確保穩定的角色,冷戰時美國也是對抗蘇聯,如今則是對抗中國。
川普:盟國都揩美國的油、躲在美核武保護下
然則川普的看法迥異其他歷任總統,他認為「盟國都是在揩美國的油,」要盟國加大軍費投入、別只想躲在美軍及美國核武的保護傘下;川普的外交政策具更多交易色彩,也更看重對自身有無好處。
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國家安全與對外政策副總裁柯茲(Victoria Coates)說:「不是川普放棄二戰後的秩序,而是當前已處戰後秩序瓦解的年代,我們必須接受地緣政治格局丕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