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秀敏/台北報導
花蓮某校長近日爆出於公務出差期間,利用身分邀請女職員在會議後餐敘飲酒,卻趁她酒醉後,將其帶到汽車旅館發生性關係。被害人事件後害怕、無助、自責,在先生支持下投書縣長信箱,痛陳該校長行為不檢,縣府主管機關卻毫無作為。被害人家屬今(20)日在民進黨立委陳培瑜、無黨籍花蓮縣議員楊華美及婦女團體陪同下召開記者會,要求公部門應依法啟動行政調查,也呼籲社會重視因為職場權勢關係所帶來的各類性平案件。

民進黨立委陳培瑜、無黨籍花蓮縣議員楊華美、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杜瑛秋、勵馨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淑芬今日於立法院召開「校長行為不檢,地方政府管不管?──落實性平機制,花蓮縣府應強化監督與防治」記者會,被害人因事件後身心壓力過大,由先生代表出席發言。會中並呼籲花蓮縣政府立刻啟動調查,還原事實真相,切勿放任外界散播不實的耳語風聲,遏阻任何想要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企圖。
楊華美說明,當事人於12月5日寫信至縣長信箱陳情,但花蓮縣政府在未聯絡當事人的情況下,在12月19日回信表示「聽說要進入司法訴訟,所以將依照裁判書循相關規定咎責。」自己12月23日收到陳情信件後,多次與教育處聯繫,但至今仍未見積極調查,也未聽被害人的聲音,「這種應作為卻不作為的態度,是消極還是包庇?」
楊華美強調,花蓮縣政府依法應該調查,且沒有任何理由與藉口不進行調查,這不僅是花蓮的案例,更是整體教育體制的現象。自己身為民意代表,今日陪同被害人和家屬向陳培瑜陳情,並於今日召開記者會,讓被害人家庭有機會能說出委屈和訴求,由於被害人在事發後身心遭受極大壓力,由丈夫代表發言。
受害者的丈夫表示,去年11月21、22日,妻子因公出差至台北,會議期間該名校長積極邀約她參加會後餐敘,由於對方的身分是校長,妻子認為這可能是公務會議後的餐敘而參與,不料酒醉後竟遭該名校長帶至汽車旅館性侵。事發當晚,妻子返家後便將經過一五一十地告訴他,他也陪伴妻子一路走來,由於妻子擔心工作受影響,直到今年2月1日正式提出離職後,才開始進行報案與相關法律程序。
受害者丈夫指出,妻子在這段期間接受身心治療,始終無法從創傷中走出,做為丈夫的他才決定向花蓮縣政府的縣長信箱陳情,卻求助無門,輾轉找到楊華美協助,楊華美也陸續給予許多協助,經過長時間討論並徵得夫妻倆同意後才召開這場記者會。他痛批,尋求縣府協助的過程中,花蓮縣政府的回應令他們相當無助,因為不知道這場官司要打多久,且訴訟過程中若加害者仍是校長,不知道是否還有類似情況會發生。
記者會上,受害者也透過錄音表示,自己到目前為止心中還是有很多複雜的情緒,這段期間經歷很深的自我懷疑與痛苦,每天無數次反問自己:「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我是不是哪裡做錯了?」即使每次心理諮商治療結束後,當下的理智可以告訴自己,現在不是責怪自己的時候,但情緒總是把她拉進很深很深的黑洞裡,像是溺水一樣痛苦。
受害者痛訴,事件所帶來的傷痛,不是一句「時間可以沖淡一切」或是「要勇敢、要堅強」就能輕輕帶過。更令人心碎的是,在經歷事件本身的創傷後,還要面對外界可能的誤解、質疑甚至是譴責,「那份痛苦太沈重了,不是說勇敢就能立刻好起來,也讓我體會到,社會上有太多像我一樣,這樣經歷創傷的人,我們一樣要面對質疑跟責備,這對我們來說都是二次傷害。」希望社會能多點理解跟耐心,在看見這些受創傷的人不斷掙扎,這是很不容易的,一句「我相信你」是她們在黑洞中看到的非常重要的一道光,「現在我們面對的是求助無門的困境,陪伴我的家人朋友們,是目前支持我撐下來很重要的力量,謝謝每個願意傾聽、陪伴跟伸出手的人。」
陳培瑜表示,當社會發生涉及性別暴力或性騷擾的案件時,制度是否足夠嚴謹、政府是否負起應有的監督責,以及被害人是否能夠獲得及時的保護與正義,都牽涉到每一個人的安全,也攸關每一位公民的身體自主權與性自主權。自性平法上路以來,卻經常發生受害者的聲音被壓制、機關態度消極,基本的調查程序拖延不決等狀況,導致加害者逍遙法外,被害者卻承受更大的壓力與二度傷害,在在反映出地方政府在性平事件的處理,仍然存在嚴重的漏洞,呼籲中央及地方主管機關,不該再讓性平機制形同虛設,讓原本應該受到保護的人,反而陷入更深的痛苦與無助。
杜瑛秋說,因職務而衍生且行為人與被害人有權勢關係,此應該屬於性工法適用範圍。不管被害人要不要提告、要不要提職場性騷擾申訴,都應該有立即通報責任和處理、協助被害人轉給後續服務單位的責任,如有家屬連同遭受影響,也需要一起提供協助。
王淑芬強調,台灣社會面對類似性平事件,「羞恥必須從被害人轉向加害人」(Shame must change sides), 做錯事造成麻煩的是加害人,不是被害人,被害人往往因為害怕被指責或性侵污名化而不敢立即揭露,一旦揭露將會承受很大的社會壓力,但她們發聲不僅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更多已經發生事件的被害人展現勇氣,期望各界共同關注和支持,避免此類事件再發生。
◎《FTNN新聞網》關心您,尊重身體自主權!請撥打113、110。
更多FTNN新聞網報導
為總預算再批韓國瑜 綠委:不解惡因 勢長惡果
傅崐萁遭爆人在香港 韓國瑜證實已出國 綠委質疑:趕著去哪?
恐嚇柯建銘信件曝光!點名家人「一個月內悉數槍殺」 還冒名蘇巧慧嗆「你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