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的顏色、氣味與排尿頻率,往往能反映身體的健康狀況。泌尿科高銘鴻醫師就提醒,若出現小便異常,應及時關注並就醫,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高銘鴻醫師在臉書粉專發文說明,正常尿液應呈淡黃色,若過於稀薄,可能與過度飲水或腎功能異常有關;反之,呈現深黃色或橙色尿液則可能是脫水所致,若伴隨疲倦或皮膚變黃,則可能是肝臟問題的警訊。若尿液顏色異常呈血色,可能與尿路感染、結石或腎臟腫瘤有關,應立即就醫。至於茶色或深褐色尿液可能與肝膽疾病或橫紋肌溶解症相關,而乳白色或混濁尿液則可能與尿路感染或結晶堆積有關。
高銘鴻指出,頻尿、尿急或尿失禁可能是泌尿道感染的典型症狀,女性因生理解剖構造較男性容易罹患。此外,糖尿病患者因血糖過高,腎臟會過度排尿,導致頻尿。若患者經常出現強烈的排尿衝動,則可能是膀胱過動症的表現,而男性若伴隨夜尿增多,則應警惕前列腺肥大的可能。
高銘鴻表示,尿液異常氣味可能透露潛在疾病,例如糖尿病未受控制時,尿液可能帶有甜味,而長時間憋尿或脫水,則可能使尿液產生濃烈氨味。此外,若尿液伴隨惡臭,通常與感染有關,例如膀胱炎或尿道炎,應及早就醫。

若排尿時感到灼熱或疼痛,最常見的原因是尿路感染,通常需服用抗生素治療。此外,腎結石或尿道結石也可能引發劇烈疼痛,甚至伴隨血尿。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性病,如淋病或衣原體感染,也可能導致排尿疼痛,並伴隨其他不適症狀。
而尿量過多可能與糖尿病、尿崩症或過量飲水有關,若尿量長期異常,應檢查血糖與腎功能。相反地,若每日尿量過少、少於400毫升,則可能是脫水、腎功能受損或心臟功能不佳,需立即就醫檢查。
血尿可能是尿路感染、結石或腎臟疾病的徵兆,若伴隨腰痛或頻尿,應特別警惕腎炎或腎癌的可能。此外,部分長跑運動員因劇烈運動可能出現暫時性血尿,但若持續發生仍應檢查確認。高銘鴻提醒,若發現小便異常,無論是顏色、氣味或排尿頻率出現異狀,都應盡早就醫檢查,以確保健康無虞。
【往下看更多】
● 獨家/找槍手裝病免役有難度 不排除買通「醫師或官員」閃兵
● 影/尷尬了!王鶴棣求詹皇合照被拒 畫面全流出
● 醫起看/諾羅病毒升溫!有的人就是容易感染 原因曝光
【今日最熱門】
● 記憶體爆量衝!南亞科漲逾8% 台股小跌25點
● 快訊/曾出演《無限挑戰》 瑜珈教練李宥珠離世 享年35歲
● 79萬股民開心! 「這檔ETF」首日填息達陣3/18入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