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莊蕙如/綜合報導
台灣退休金制度表現持續落後,在最新「全球退休金指數」報告中,再次獲得C級評價,排名全球48個國家中的第39名,顯示整體制度仍有待改善。專家分析,這一結果可能與台灣退休制度缺乏足夠的現金流概念有關,使得勞工的退休金準備不足,進一步加劇老年經濟壓力。

台灣正面臨高齡化挑戰,當全球各國積極應對長壽風險時,國內退休金仍以勞保與國民年金為主,加上新制勞工退休金,整體給付水準普遍不足。然而,即使政府鼓勵勞工自提1%至6%的薪資進行退休儲蓄,仍有高達85%的勞工選擇不參與,反映出多數人對於退休金規劃的意願不高。
人力資源業者指出,未自提勞退的勞工中,有部分是因為薪資水準偏低,導致無法負擔額外提撥,也有部分人認為自提金額過少,對未來退休保障幫助有限。此外,一些勞工則傾向保留現金流,以應付生活支出,另有民眾對政府投資效益缺乏信心,因此選擇不額外儲蓄退休金。
根據勞動部統計,薪資水準與自提意願存在明顯關聯。薪資在11萬元以上的勞工,自提比率高達49.92%,而薪資在36,300元以下者,自提率僅6.24%,顯示收入較高的族群更有能力為退休做準備,相較之下,低薪族則難以負擔額外存款。
專家建議,政府應強化退休金制度的誘因,例如提供更多稅務優惠,或提高勞退自提的投資回報率,以提升勞工參與意願。此外,推廣金融教育,讓勞工更了解退休儲蓄的重要性,也是改善現況的關鍵。隨著人口老化加劇,如何提升退休金儲備,將是台灣未來不得不面對的重大課題。
若希望退休後每月擁有5萬元的生活費,扣除勞保與勞退提供的25,699元後,仍需自行準備24,301元,換算下來,每年約需額外支出29萬元。若依據最新「4%法則」推算,要支應這筆年度開銷,大約需要累積729萬元的退休本金。
許多人認為,至少要存到1,000萬元以上,才能確保退休後的生活無虞,但若將勞保與勞退納入計算,實際上不需要這麼高的存款,就能達到每月領取5萬元的目標,使退休財務規劃更加可行。
更多FTNN新聞網報導
去年靠台積電大賺300萬!投資人「想繼續做多」不動長線 網友一面倒這樣看
限制中國?台積電啟動「白名單」機制!「9家台廠」上榜 轉單潮湧現
掌握全球9成機器人大腦!這檔「半導體股」加碼擴產「今開盤就漲」 機器人市場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