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錤在最新分析中指出,不需要去糾結川普發言字面意思。以關稅為例,台積電每年出口美國晶片的金額低於其單月營收,且能將關稅成本轉嫁給客戶,故可忽視關稅影響。但這不代表台積電能用「接受關稅」的方式來回應川普發言,因為川普仍有諸多手段能逼台積電上談判桌。
至於談判關鍵,郭明錤認為要視川普的目標與台積電的底限。他表示,川普目標在任期內強化美國的先進製程製造能力,並盡快看到成果;而台積電的底限,則確保製造know-how與研發活動留在台灣。「因此雙方談判目標,須在『美國本土製造』與『台灣技術根留』的落差之間找到共識。」
郭明錤也點出川普目標的四種情境分析,從單純設廠到技術落地。情境一是先進製程晶片在美國本土製造,雖然台積電已在亞利桑那投資設廠,但川普顯然不滿意現況,因而有近期的強硬發言。
情境二則是美國本土擁有更完整的先進製程晶片供應鏈。若台積電在AZ廠加碼投資先進封裝,能在最短時間內見到成效,同時擴大美國政府與客戶利益;若台積電與美國政府取得共識並決定近期加碼投資,此情境發生機率最高。

情境三將讓先進製程晶片在美國本土製造,但美政府或企業擁有更高參與度。方案A,讓美國政府或企業入股台積電AZ廠(甚至更名為ASMC都是選項),但此方案並無顯著附加價值,「川普可能不滿意。」另外,方案B則是由台積電主導Intel晶圓代工(透過入股或合資等),但需整合英特爾的專利、設備、技術與供應鏈,並說服客戶下單給英特爾工廠,過程曠日費時。此外,讓台積電主導英特爾晶圓代工業務,可能非川普所樂見。郭明錤點出,目前市場傳聞最多的就是方案B,「但因非常複雜,即便會發生,短期內難見到定論。」
情境四則是技轉,製造know-how與研發活動在美國落地。郭明錤提到,目前台積電在美國、日本、德國的海外廠主要負責產線運作與維護,研發活動與製造know-how(產線與設備參數)留在台灣。「若美國要求台積電技轉,將嚴重損及該公司與股東利益,台積電極可能拒絕此不合理要求並讓談判無法進行,故此情境發生機率很低。」
同時郭明錤也以投資分析來看,台積電在近期談判的不確定性拖累股價表現,但只要台積電保有領先優勢(代表可將成本轉嫁給客戶)且不技轉,則長期投資價值無虞。若台積電在美國擴大資本支出,上游供應商的設備與材料需求增加,市場對此投資機會會更關注。
此外,不管透過何種組織形式,讓台積電主導並協助英特爾晶圓代工事業都需要考慮到許多層面,此時追高英特爾股價可能面臨此方案短期內難有定論的潛在風險。至於南韓三星的晶圓代工,若無法改善先進製程品質與良率,台積電與美方的加深合作,恐使其未來更難拿到高階訂單。
【原文出處】川普發言施壓台灣半導體 他曝弦外之音:急於解決先進製程落後
《民視新聞網》提醒您: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