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現役中校柯格(Brian Kerg)日前於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撰文,指出美國當前的國防戰略正處於關鍵時刻,必須在支援烏克蘭對抗俄羅斯的同時,準備應對可能發生的台海衝突。
台灣與烏克蘭看似 2 個獨立的外交目標,但如果俄羅斯在俄烏戰爭中勝利,且美、中未來因為台海而發生戰爭,那麼俄烏戰爭將成為美中衝突的第一階段。因此,確保烏克蘭保持主權,是美國未來能否成功捍衛台灣的關鍵。
日前美國第 7 艦隊公開「通行台海」的巡航照片。(圖/pacom.mil)
兩大威脅 一個戰略難題
烏克蘭正在與俄羅斯進行存亡之戰,目前烏克蘭的持續抵抗仍仰賴外部軍事援助,美國則是提供這些援助的關鍵國家。
柯格指出,北京不斷對台灣施壓,無論是透過政治、軍演等手段,北京的目標都是除去台灣主權並納入共產政權之下。
柯格認為,美國既將中國當作首要國安威脅,因此美國及其盟友需要投入足夠資源,以確保嚇阻中國,並在必要時打贏這場戰爭。然而,部分觀點認為,美國持續援助烏克蘭會削弱其對台灣的防衛準備。
這種觀點認為,美國應將有限的軍事資源優先投入對抗中國,而非支援烏克蘭。提供給烏克蘭的資源,有可能剝奪援助台海戰爭的資源。這些意見主張,美國應將重點放在威懾中國,而非支持一場代理戰爭。
柯格認為,不應把援助烏克蘭、台灣當作單選題。(圖/adobe stock)
烏克蘭與台灣的命運緊密相連
然而,台灣並不認同這種觀點。台灣前外交部長、現任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曾指出,美國援助烏克蘭對嚇阻中國至關重要。支持美國持續援助烏克蘭,並認為俄羅斯會勝利,將助長中國的侵略野心。
柯格認為,不應將烏克蘭與台灣看作單選題。俄烏戰爭攸關美國利益,而美國透過軍援烏克蘭,以極低的成本消耗俄羅斯,並讓俄國無法短期內恢復。
俄羅斯向中國與北韓尋求援助,顯示軍事與經濟實力已不足。如果這狀態持續,戰後的俄羅斯難以威脅美國的歐洲盟友,而美軍便能集中資源於印太地區。
相反地,如果美國減少對烏克蘭軍援,導致烏克蘭戰敗,俄羅斯將能擁有龐大談判籌碼、重建軍力,對歐洲、北約造成威脅。同時,也讓中國看衰美國,並加快對台灣的軍事行動。
柯格指出,若美國無法在烏克蘭戰場上壓制俄羅斯,可能間接導致未來的台海戰爭。
圖為簽署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條約的俄羅斯總理普亭和北韓最高領袖金正恩。(圖/韓聯社/中央社)
美援烏克蘭不會削弱台灣軍售
柯格表示,有認為軍援烏克蘭會削弱台灣防禦能力的觀點,這忽略了美國軍事工業正在擴大。此外,俄烏戰爭與台灣所需的武器類型並不相同,因此俄烏戰爭沒有造成對台軍售的短缺。
烏克蘭需要面對大型地面戰爭,需要坦克、火炮與短程無人機等軍武,型態與台灣可能面臨的海空聯合作戰不同。美國對台軍售則主要包括魚叉飛彈、愛國者防空系統與遠程無人機,這些武器與援助烏克蘭的裝備並無直接競爭。
美國也在俄烏戰爭中,測試、改進自己的軍事實力。俄烏戰爭凸顯美國武器生產的瓶頸,促使國會加速通過《台灣增強韌性法案》(Taiwan Enhanced Resilience Act),授權對台軍事融資並擴大軍售。
拜登任內通過的國防授權法案要求,依循「台灣增強韌性法案」(Taiwan Enhanced Resilience Act)擴大美台軍事合作。/圖為 2020 年環太軍演,取自facebook.comRimofthePacific。
捍衛烏克蘭 為台灣奠定勝利基礎
透過軍援烏克蘭,美國正以最低的成本削弱俄羅斯。若能成功,未來美軍將能將更多資源投入印太地區,以有效嚇阻中國。
然而,若美國選擇減少對烏克蘭的支持,將導致烏克蘭戰敗,使俄羅斯得以重建軍力,並與中國形成更強大的聯盟,進而在未來台海戰爭中支援中國。這將使美軍陷入歐洲與亞洲的雙線戰爭,大幅削弱美國的戰略優勢。
因此,對美國而言,當前的戰略優先順序應該是先確保烏克蘭能夠擊敗俄羅斯,之後才能更有力地應對中國對台灣的威脅。要守護台灣,美國必須先贏得烏克蘭戰爭。
參考新聞連結:2025/02/13 Atlantic Council To secure Taiwan, the United States must first secure Ukraine [1]
[1] https://www.atlanticcouncil.org/in-depth-research-reports/issue-brief/to-secure-taiwan-the-united-states-must-first-secure-ukra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