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計劃成為全球最大汽車製造商之一的本田、日產600億美元合併案正式破局,兩家公司於2025年2月13日發表聲明,宣布終止合併計畫,原本考慮納入合作的三菱也確認不會參與,主要原因是本田希望成為母公司控制日產,但日產則拒絕這樣的權力結構,儘管合併破局,三家公司仍計劃在電動化與智慧車輛技術開發方面繼續合作。

本田與日產原先的合併計畫是想要提升市場競爭力,應對中國與歐美電動車市場的快速變化,但隨著談判的深入,雙方在公司架構與控制權上產生嚴重分歧。最初的計畫是本田與日產討論成立一家「平等持股的控股公司」,雙方均擁有決策權。但本田的變更提案提議自己成為控股母公司,而日產則成為子公司,這意味著本田會擁有最終決策權,日產方面對此提案強烈不滿,並認為這違背了最初的「平等合作」原則,因此最終決定退出談判,導致合併破局。

有專家認為這次破局與日產在過去與法國雷諾的合作經驗有關,在雷諾持有日產大量股份並試圖影響決策的情況下,日產一直試圖保持自主性,因此面對本田的提議,他們迅速做出否決。在合併談判的同時,本田和日產也試圖與三菱達成三方合作,特別是在電動車、智慧車聯網技術上建立聯盟關係,但是隨著日產決定退出與本田的合併計畫,三菱也選擇不參與這項合作,轉而尋找新的策略夥伴。

隨著與本田合併案破局,日產正在積極尋找其他合作夥伴,以強化其電動車與智慧車輛技術。根據消息指出,日產可能與科技製造巨頭鴻海集團合作,這將使其在電動車平台、智慧駕駛技術與供應鏈管理上獲得更多資源。日產表示:「我們希望能夠快速決策,適應電動車市場的快速變化,不會因為企業架構問題而拖延發展。」這意味著Nissan可能傾向於尋找技術合作夥伴,而不是傳統汽車公司,以避免企業權力鬥爭影響業務發展。

儘管本田與日產的合併破局,但兩家公司仍然計劃在某些領域合作,官方聲明指出,雙方將持續在智慧車輛技術與電動車開發領域維持戰略夥伴關係,並共同投資軟體與電池技術,以應對來自中國電動車品牌的市場競爭,早在2023年8月1日,本田、日產和三菱曾簽署智慧電動車開發合作備忘錄,即便合併談判終止,該合作仍將繼續進行,以確保日本汽車產業在全球電動車市場的競爭力。這場未能成功的合併案,雖然沒能打造日本最大的汽車集團,卻為日本汽車產業的未來發展與策略方向留下了值得觀察的關鍵變數。
【往下看更多】
● 愛玩車/歐寶新年有新車 MPV上半年將抵台
● 愛玩車/馬自達雙車款更新 配備升級售價小漲
● 愛玩車/BMW2系列跑車來了 M2手排同步登場
【今日最熱門】
● 新/大樂透4.72億頭獎一注獨得!獎落這縣市
● 全台最重要7-11關了!網友揭不捨原因:避風港沒了
● 獨家/澳門遊客一家七口路過新光三越 氣爆兩秒後遭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