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筆/單厚之
財政部日前公布去年超徵稅收達5283億元,創歷史新高。國民黨團昨天舉行記者會,宣布推動「還錢於民2.0」,把全民普發1萬元當成本會期重大法案。但民進黨隨即批評是破壞國家財政,國民黨才刪總預算2075億元,如今又要發2300億元討好,只是廉價的的民粹。

從2021年以來,國家稅收連年超徵,蔡英文政府和民進黨都視為是重大政績,是國家經濟發展好的表現;政府也曾在2021年發過「五倍券」、2023年普發6000元現金,這背後其實都有選舉的考量,如今國民黨再提普發1萬元,基本也是相同的思維,只不過藍綠主客異位罷了。
稅收超徵是好事,但鉅額的「超徵」則是政府運作出了問題。從2021到2024年,稅收超徵分別達4327、5237、3860、5283億元,去年創下歷史新高,而稅收超徵佔總預算的比例則分別為20.25%、23.26%、14.35%、18.52%。如此大的超徵金額,意味總預算編列的推估出了嚴重的問題,而且已經是常態性、系統性的問題。
如果是一個民間公司,每年財務預測經常性有高達20%的落差,即便是賺錢,股東也不必然會質疑經理人的能力;如果如果事前的財務規劃能相對精準,無論投資佈局或財務調度,都必然有很大的不同。連年鉅額的超徵,不僅不是民進黨口中的政績,反而是財政和主計部門的失能或失職,甚至是政府刻意低估稅收,以規避國會的監督。
去年的經濟成長約4.2%,但稅收成長卻達8.8%,遠超過經濟成長率,而去年的租稅負擔率14.8%也是近26年來最高,顯示稅制出了問題,政府從人民身上拔了太多的毛。而近幾年稅收超徵的大宗,不外是證交稅、之前房市過熱的房地合一稅和因為通膨成長的營業稅和營所稅,而一般受薪階級的薪資則成長有限。
財政部去年就曾表態「不會普發現金」,民進黨團也主張稅收超徵應該用於還債,但國民黨團則批評財政部根本沒有減債計畫,與其讓民進黨政府浪費掉、養側翼網軍,還不如還財於民。
超徵的稅收用於還債,的確是一般人較能接受、理解的作法,但若真的有這樣的想法、能更精準的預估稅收,政府根本就可以少舉些債、少付些利息。而實務上,
政府也不會將所有超徵的稅收,都真的拿去還債,政府過往就曾拿歲計剩餘去支應特別預算、撥補國營企業虧損,也未必就符合公平正義。
雖然學術和經驗已經證明,無論是發現金或「XX券」,都沒有太好的「乘數效應」,對經濟成長的幫助有限,但相信政府的結果也未必好到哪裡去。蔡英文時代的「前瞻計畫」—8年8800億特別預算,就有不少錢是被政府浪擲,甚至還有五毛給一塊的情況;而油電凍漲之後由政府補貼中油、台電的虧損,本質上更是窮人補貼富人、用電少的市井小民補貼用電大戶,是不公不義的逆補貼、逆分配。
除了疫情期間受到經濟衝擊的「五倍券」之外,2023年台灣也曾全民普發6000元,之後各部會更是陸續效尤,把「藝fun券」、「文化幣」之類的直接當成主要業務之一。其成效可想而知絕不會好,但政府總是能吹出一番政績。
相較於上述政府過去的作為,全民普發現金倒也不真的罪大惡極。但國民黨在此時此刻拋出這個議題,幾乎是毫不掩飾的為大罷免「政策買票」,就實在有些粗魯。總預算才剛剛刪了2000億,甚至都還沒送出立法院大門,如今就喊著要發2300億,難免讓人有違和感。對行政部門這麼嚴格、小氣,卻拿這些錢去討好民眾,這對國家真的是好事嗎?即便要政策買票,難道不能等到總預算風波結束之後再提嗎?
今天整個社會之所以能形成大罷免的氛圍,有一定程度是因為國民黨團在過去一年不斷的暴衝,在沒有和社會足夠對話、說服民眾之前,就急躁強推法案,引發反對者的激烈不滿。國會改革如此、《憲訴法》、《選罷法》、總預算亦復如此,最終的結果都是國民黨贏得了國會的戰場,卻輸掉整體的空戰。如今的「還錢於民2.0」又讓人看到同樣的失敗方程式。
國民黨如果想要以此引起全民的關注,凸顯預算嚴重失真、稅收不公的問題,這個議題或許可以繼續討論下去;但若是抱持以政策買票反制大罷免的心態,則反而讓人覺得國民黨不負責任,對壓制大罷免的氛圍未必有利。反倒是可以認真考慮立委賴士葆的提案,直接修《預算法》將還稅於民法制化,只要未來稅收超徵到達一定的比例,政府就必須發錢給民眾。
從制度上來說,若還財於民法制化,行政部門就不得不解決目前寬估稅收、亂編預算的問題,否則這些錢就可能從自己手中流走;即便真的因為經濟情況大好而稅收增加,行政院也必須編列追加預算、指定用途,才不會讓這些錢變成政府的小金庫。從政治上講,也可以避免政策買票、肉桶法案的指責,但也多少可以達到討好選民的效果,還能留下建立制度、負責任的印象。
更多FTNN新聞網報導
獨家/90歲台灣文學巨擘李喬出任罷免邱鎮軍領銜人:臺灣有難,我選擇站出來
觀察/還稅於民發1萬元拚經濟?暗藏「這政治操作」看得到、拿不到
觀察/全台立委大罷免 民進黨的《魷魚遊戲》即將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