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元月份一篇《衛報》評論文章[1]指出,隨著唐納‧川普(Donald Trump)於2016年首次當選美國總統,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和臉書(現稱Meta)開始採取措施對抗虛假資訊的傳播,包括調整演算法和引入第三方事實查核機制(台灣的「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FC」就是其中的一環)。然而,近期祖克柏宣布解散這些事實查核網絡,理由是它們存在偏見,並聲稱政府和傳統媒體正推動更多的審查。
祖克柏此舉與川普的言論相呼應,也與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發布的「推特文件」[2]一致,這些文件揭示了科技平台所謂的審查行為。在馬斯克的領導下,X(前稱推特)已成為攻擊記者和政治對手的工具。這些媒體政策的重大轉變威脅到問責機制,並支持美國及其他地區的右翼運動。拜登政府最初試圖遏制虛假資訊的努力在這些新動態下已大多被推翻。倡導者呼籲採取更強有力的監管措施,並支持獨立新聞業,以對抗這一令人擔憂的趨勢。
另一篇《衛報》的評論文章[3] 則指出,Meta執行長祖克柏近期進行了一系列政策調整,目的在迎合即將上任的美國總統川普及其支持者的立場。
這些調整包括:放寬對移民、性別等敏感話題的討論限制。取消第三方事實查核機制,轉而採用類似於X(前稱推特)的「社群註記」系統[4]。終止多元性、公平性與包容性(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簡稱DEI)相關工作,並取消首席多元官(Chief Diversity and Inclusion Officer)的職位[5]。
此外,祖克柏在接受部落客喬‧羅根(Joe Rogan)長達三小時的訪談時,強調企業文化應更具「陽剛能量」,並表示對「侵略性」的讚賞。 他特別提到當前許多企業文化強調「中性化」,避免展現「陽剛能量」。他認為,企業文化若能「多推崇積極有力的特質」會是好事。[6]
祖克柏在訪談中坦承他反思了 Facebook 在內容查核方面的演變,承認最初過於依賴媒體的觀點,並在川普選舉、英國脫歐和新冠疫情等事件的影響下,轉向了更嚴格的內容審查,導致了對言論自由的擔憂。他現在提倡透過社群註記系統等方式,讓使用者參與內容真實性判斷,而非由少數事實核查員決定。[7]
這些舉措顯示,祖克柏正試圖透過改變公司政策和形象,與川普政府保持一致,以確保Meta在新政治環境下的地位。
然而,對於不實資訊及廣告的散布,Meta是無辜的嗎?
Meta(前稱為Facebook)平台上曾出現大量的假訊息與詐騙廣告。具體數據如下:
1. 投資詐騙廣告的下架數據
2024年第一季:根據台灣刑事警察局的統計,Meta平台上被通報並下架的投資詐騙廣告達32,104則。[8]
2024年第二季:該數據上升至46,517則,顯示詐騙廣告有增長趨勢。[9]
2. 詐騙廣告的受害情況
根據報導,台灣民眾每日因詐騙損失約4億元新台幣,其中約70%的受害者是在Facebook上遭遇詐騙。[10]
3. 國際案例與法律行動
在澳洲,Meta因未能有效移除使用名人肖像進行詐騙的廣告而面臨批評。例如,澳洲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ACCC)指出,自2018年以來,Meta知悉其平台上存在大量加密貨幣詐騙廣告,但未能有效遏制。初步分析顯示,約58%的相關廣告違反了Meta的廣告政策或涉及詐騙。[11]
此外,澳洲礦業大亨安德魯‧福雷斯特(Andrew Forrest)對Meta提起訴訟,指控其未能阻止使用其肖像的詐騙廣告,導致澳洲民眾在過去十年間遭受重大財務損失。[12]
4. Meta的應對措施
Meta聲稱已採取行動,與澳洲金融犯罪交流中心(AFCX)合作,利用欺詐情報互換系統(FIRE),以加強詐騙廣告的檢測與移除。截至目前,已下架約8,000則使用名人肖像的詐騙廣告。[13]
儘管Meta已採取措施應對平台上的假訊息與詐騙廣告,但上述數據顯示,該問題仍然嚴重,需持續關注與改進,特別是,當受害者未採取法律行動時,Meta會有作為嗎?
Meta 的「去事實查核」策略 是否顯示大科技平台的「低干預」新時代的到來?
Meta 的這種轉向,與 X(Twitter)的「社群註記」方向相同,都反映出大型社交平台正在從過去的「強力事實查核」模式,轉向「低干預、使用者自判」的新模式。未來,這是否會導致資訊生態更混亂,對於民主政治與公共問責產生不良影響。 答案似乎都是肯定的。
[2] 所謂的「推特文件」(Twitter Files)是一系列內部文件,於2022年底由馬斯克擁有的推特(現稱X)公開給特定記者(如 Matt Taibbi、Bari Weiss、Michael Shellenberger 等),並透過一系列推文和報導對外發布。這些文件主要揭露推特過去的內部決策過程,特別是關於內容審查、政府與推特的關係,以及對特定政治議題的處理。
「推特文件」強調了社群媒體在 內容審查、政治影響力、政府干預 等問題上的爭議,特別是在川普時期和2020年美國大選期間。這些文件的公開強化了右翼對科技巨頭「審查保守派聲音」的指控,也促使對於社交平台的內容管理與言論自由等問題更多的討論。
[4] X(前身為 Twitter)的「社群註記(Community Notes)」系統是一種由使用者協作的事實查核機制,目的在對貼文提供額外背景資訊,以減少錯誤訊息的傳播。目前,X 持續擴展社群註記計畫,並開放更多使用者參與。這種模式試圖透過「群體智慧」來解決社交平台上的錯誤訊息問題。
[5] Meta(前稱為Facebook)設有首席多元性與包容性官(Chief Diversity and Inclusion Officer)一職,專責推動公司內部的多元化、公平性與包容性(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簡稱DEI)策略。該職位的主要職責包括:制定與實施DEI策略、設計並推行促進工作場所多元化與包容性的計劃和政策、員工培訓與發展、招聘與留任策略、績效監測與報告、社區與外部關係等。
然而,近期有報導指出,Meta已終止其多元化計劃,並取消了首席多元性官的職位。 此舉引發了外界對公司未來在多元化與包容性領域承諾的關注。
[7] https://hao.cnyes.com/post/131360?utm
[8] https://www.facebook.com/story.php?id=100064831982911&story_fbid=845912174246508&u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