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指出,隨著2月工作天數回復,美國四大雲端服務供應商亞馬遜、微軟、Google母公司Alphabet及Meta等的資本支出總額預計將超過3200億美元,顯示市場對AI基礎建設的投資不減,即便中國人工智慧公司DeepSeek強勢進入市場,仍沒有對整體投資計畫造成影響。受此帶動,2月電子業中的AI相關供應鏈熱度可望延續。
從1月營收規模來看,表現最佳的五大公司依序為鴻海(2317)、台積電(2330)、廣達(2382)、和碩(4938)及緯創(3231),營收分別為5386億元、2932億元、1425億元、1053億元與907億元。其中,鴻海1月營收為同期次高,月減17.7%,但年增3.1%;台積電罕見提及地震可能影響首季財測,但仍創下歷年同期新高,月增5.4%,年增35.9%,。
除了電子業,1月營收創新高的產業還包括食品、貿易、航運、休閒與觀光類股,主要受長假期間消費需求帶動。統一企業1月營收達657.5億元,年增12%,統一超營收305.7億元,年增9.6%。航運股方面,華航單月營收192.8億元,月增4.4%,年增21.1%,星宇航空也繳出歷史新高的營收表現。
![台股最猛1月 66家上市櫃 營收創新高 狂撈新台幣3.74兆](https://cdn.ftvnews.com.tw/summernotefiles/News/49730962-030b-48a1-b82e-16732f61ed2b.jpg)
統計1月營收創新高家數約有66家,包含統一、統一超、華航、瑞昱、台光電、永豐金、貿聯-KY、崇越、華擎、士電、星宇航空等。上市產業年增前五大為綠能環保45.5%、水泥27.2%、運輸27%、觀光22.9%、電腦周邊22%。上櫃產業年增前五大為電子通路34.8%、觀光27.7%、航運27.7%、文創18.9%、金融14.5%。年減的部分,上市產業前五大為營建57.4%、綠能環保29.9%、造紙24%、水泥22.4% 玻陶22%;上櫃產業前五大是營建73.9%、綠能環保28%、通信網路27.1%、電器電纜26.1%、紡織23.3%
特別關注到在電子股中,瑞昱1月營收118.6億元,月增36.8%,年增35.4%,為少數元月營收創新高的電子廠商,主要受客戶提前備貨影響,春節影響5個工作天,但仍加班積極出貨,公司預期第1季仍將受惠急單效應。
![台股最猛1月 66家上市櫃 營收創新高 狂撈新台幣3.74兆](https://cdn.ftvnews.com.tw/summernotefiles/News/e6c5236c-cd20-48e7-b840-ee9af4b35366.jpg)
展望2月,雖然川普關稅戰導致的搶運潮逐漸趨緩,客戶訂單趨於平穩,但這部分影響可望被AI題材的成長動能所抵銷,一漲一緩的趨勢下,2月台股上市櫃公司合併營收仍有機會得到月增表現。此外,由於2024年2月適逢農曆春節,去年同期基期僅有2.85兆元,在低基期效應下,預計今年2月同樣也可以繳出年增佳績。
另外傳產股因奧運題材退潮,可能逢高退潮後將面臨挑戰,反觀台積電CoWoS產能擴增與GB200伺服器量產出貨,將為電子產業帶來強勁成長動能,進一步推動企業獲利攀升,為台股提供上攻的支撐力道。
【原文出處】台股最猛1月 66家上市櫃 營收創新高 狂撈新台幣3.74兆
《民視新聞網》提醒您: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