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啟弘)最大競爭力,也最特別就是one-stop service(一站服務)。」阮大同說,放眼全球投入病毒載體的業者,大多專注製造本身,然而,基因或CAR-T等細胞治療的製程,不只是製造,還有藥品實驗、動物試驗等安全性跟毒理測試流程,連臨床樣品的分析也相當重要。「但這些服務,只有啟弘可以讓客戶一次滿足。」他強調。
「一站服務對客戶來說,只要你帶著一張紙,告訴我們你的病毒載體要怎麼設計,我就可以幫你全程統包,讓你從臨床到量產都不用擔心,否則你要自己去協調。」阮大同說明,其實進軍較早的歐美業者也沒有這種服務。
他預估,啟弘將啟動的竹北廠預計約貢獻20-30億元台幣的產量,與全球病毒載體業者相比,屬於中型規模,雖不大但也不小,卻因為提供完整的統包擁有獨特的競爭力,因此斷言這座新廠未來在亞太地區是會一個指標的工廠。
他同時分析,目前細胞治療在亞洲跑比較快的國家是日本,在日本可以說是生技圈的「全國運動」。然而,他觀察,日本有一個習性,新東西起步慢,好比日本蛋白質代工很早就投入,一直到最近才大量,病毒載體生產工廠至今也只有一家,反觀台灣的台康、永昕等業者早就蓋了好幾座大分子為主的蛋白質代工廠,不過,「他們(日本)慢但會做得很精,這是日本可怕的地方。」他笑著表示。
至於韓國在細胞治療最積極的就是三星集團旗下的三星製藥(Samsung Bioepis),挾著財團資源,即使一度營運低迷,後來蛋白質代工業務因為Covid-19接到疫苗代工起死回生,近來的病毒載體布局,Samsung Bioepis則是直接透過海外購廠布局,「那是大型財團作法,不是我們小公司可以玩的。」阮大同中肯坦承,為了要與這種大公司區隔,啟弘以完整的統包服務走出自己的路。
這種一站服務在啟弘生技成立就確定了嗎?阮大同搖頭表示,啟弘最早2009年還在生技中心內部單位是從檢驗起家,當時並沒有想過所謂的統包策略,卻因為從最基本的檢驗開始,等2016年團隊確定投入病毒載體的製造,最早的檢測服務,反而成為統包想法的一大基礎,可以說,這是啟弘營運自然發展的演化過程。
「我們的一站服務,很適合在臨床一期或二期的早期藥物開發,協助新創或新藥一起把市場做起來。」阮大同因此透露,國內就有正在合作的專案,是一家進入臨床二期的CART-T的細胞治療公司。
隨著細胞治療需求興起,病毒載體在全球似乎也呈現供不應求?阮大說明,這種現象在2017年最明顯,但之後的缺貨現象,並不是供給太強而已,而是有能力如期交送符合品質的病毒載體廠並不多。
「病毒載體目前的技術開發,仍處於蠻荒時代,大家都還做技術的精進,因此如何修行相當看個人。」 正因為如此,阮大同強調,未來,病毒載體廠即使競爭激烈,能夠提供品質好的病毒不多,話鋒一轉自信的強調,啟弘一定是贏者圈的潛在供應來源之一。
最後,他更直接地以竹北廠開幕典禮向媒體佐證啟弘耕耘日本的成果,指出典禮來自日本的24位廠商,除了演講者是公司花費邀請之外,其餘都是自費參加,包括日本的聯盟夥伴儒帝人集團旗下的TEIJIN REGENET、及Mediridge,以及最近在北美地區結盟的Minaris再生醫學公司,皆由管理階層親自來台參加表示祝賀,「台灣生技公司很少有這麼多日本業者,而且還是主動來看新廠,這代表我們過去深耕日本有成。」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