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莊蕙如/綜合報導
美國前總統川普近期表態,最快將於2月18日對進口晶片加徵關稅,引發市場關注。國外機構分析指出,若台灣半導體遭遇關稅調升,美國企業也將受到衝擊,預估晶片價格可能上漲近60%。專家認為,川普的關稅政策主要是談判手段,對台積電影響有限,因其仍具市場獨占優勢,在與客戶協商時擁有較大彈性。
![](https://i01.ftnn.com.tw/a/25/034/250341251161135280c239.jpg)
川普擬針對半導體進口課徵關稅,主要目標之一是促使台灣半導體廠商將產能轉移至美國。根據《民視新聞網》報導,資深分析師楊應超指出,此舉將導致美國本土的通膨壓力升高,「不太可能拿石頭砸自己的腳」,因此關稅政策更可能是談判策略。他進一步分析,川普原先計畫對墨西哥及加拿大商品課徵25%關稅,但最後一刻卻決定延後30天,顯示他對關稅戰仍有所保留,避免形成「雙輸」局面。
楊應超提到,美國市場高度仰賴台灣半導體,約40%的邏輯晶片來自台灣。若對台晶片課徵100%關稅,美國企業將面臨成本大幅上升,可能導致晶片價格暴增60%。然而,對台積電的實際影響相對有限,楊應超強調:「台積電仍是獨門生意,像蘋果的3奈米、2奈米晶片,目前只有台積電能夠生產,因此它與客戶的談判空間仍然很大。」
楊應超分析指出,部分壓力可能會分散至鴻海等組裝廠或零件供應商,但不會對台積電影響過大。
半導體產業專家陸行之日前也在臉書發文分析,美國政府若要對台灣製造的半導體課徵關稅,首要挑戰在於如何確認晶片產地。他指出,全球銷往美國的PC、智慧型手機、伺服器系統及子系統,內含來自美、日、歐品牌的晶片,要拆解並追溯其中的半導體來源,確認「台灣是否為最終製造地」,這將是一項極為龐大且複雜的認證工程。
假設美國政府成功追溯並確認晶片來源,陸行之進一步拋出疑問,美國市場的半導體需求占比約20-30%,但台積電美國廠的產能僅能補足約5%,「未來日本熊本廠與德國廠進入美國市場後,供應量又能填補多少?此外,這些來自日本與德國的晶片是否同樣會被課稅?」
他也點出墨西哥組裝廠可能成為供應鏈調整的關鍵之一,「目前美國對墨西哥進口的系統組裝產品可能面臨25%關稅,但若美方不對內含的半導體進一步課徵雙重關稅,是否代表廠商可以選擇先將晶片送至墨西哥組裝,再進口美國,以減少稅負?」
面對可能的貿易壁壘,陸行之認為,全球供應鏈將尋找應對方案,並引用電影《侏羅紀公園》的經典台詞:「Life will find its way out」(生命總會找到出路),來形容產業如何適應新的環境。他直言,台灣廠商的韌性與靈活度極高,即便AI GPU禁售中國與俄羅斯,仍有企業透過各種渠道出貨。
隨著川普延後對加拿大與墨西哥加徵關稅,美國股市主要指數收高,台積電ADR也應聲上漲2%,5日台股同步反應,台積電股價上漲1.37%,以1110元作收,帶動大盤收在23161點。
更多FTNN新聞網報導
川普會害死美國?對台祭100%關稅恐迫美國晶片「上漲59%」 專家:先進製程晶片須仰賴台灣
川普最後會害慘自己?智庫警告「課台灣晶片100%關稅」將重創美國科技業 2後果曝光
川普對中加墨加稅,台灣晶片關稅加100%不遠了?藍委籲組經貿談判小組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