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依璇/綜合報導】「要讓台灣人知道本地的故事,創作者是橋樑。」擅用質樸筆觸刻畫台灣故事與人情歷史的漫畫家阮光民,著作《幸福調味料》法譯本,近日由出版社Asian District發行。在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Angoulême International Comics Festival)一鳴驚人,法國讀者人手一本、排隊等簽書,阮光民的手一個多小時沒停過。
《幸福調味料》由故事主角釀製的手工醬油,反應平凡的人事物,交織出屬於新舊台灣的溫馨故事。草根式的風土人情、酸甜苦鹹的角色故事,調味了讀者的鼻舌身意。引領大家重溫似曾相識、潛藏心靈深處的幸福與歸屬感。法國出版負責人塞里(Pierre Séry)說:「讀完後,我深深愛上阮光民的作品。」
![](https://hakka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5/02/2025-02-04-171051.webp)
《幸福調味料》法譯本在法國漫畫節大受歡迎。翻攝自博客來
台灣近年國際化提升 第一部法譯作品順利出版
1973年出身雲林的阮光民,是台漫界長青樹。帶著親切與謙虛的笑容,創作風格質樸溫暖,屢獲國內外大獎。曾至柏林、波隆那、紐約、釜山等地參展,更有《東華春理髮廳》、《用九柑仔店》等多部作品,改編為電視劇。
自1974年1月起,每年舉辦的安古蘭國際漫畫節,是歐洲歷史最悠久的漫畫展覽,與美國聖地牙哥漫畫節併稱為國際兩大漫畫節。3度參與安古蘭漫畫節的阮光民表示,《幸福調味料》的法文授權命運多舛,大約10年前就有出版社詢問,但直到去年才終於順利出版,也是他的第一部法譯作品。
「能讓外國讀者認識台灣,我當然開心啊!」阮光民笑著說:「台灣這幾年才慢慢被國際知道,還需要時間。安古蘭漫畫節台灣參展十多年,如今在法國書架上,看得到台灣的作品,會有種自豪的感覺,這是以前不敢想的,現在路已經通了。」他希望,將來不用特別強調,讀者一看到作品,就知道這是台灣。
![](https://hakka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5/02/2025-02-04-476132963184794553990323368674946341633164791n.webp)
法國讀者受阮光民著作《幸福調味料》吸引。Asian District éditions提供
![](https://hakka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5/02/2025-02-04-47591013318479455417032336111528654923555779n.webp)
阮光民為讀者簽書畫畫。Asian District éditions提供
以賴和、龍瑛宗 談「台灣文學」代表性
阮光民改編自賴和同名短篇小說的作品《一桿秤仔》,去(2024)年大獲成功,一舉奪下金漫獎「年度漫畫獎」與「金漫大獎」。講的是對強權的抗爭,並加入了探求幸福的支線,使故事更厚實、與時俱進,讓年輕人接受。
阮光民說,創作緣起來自台灣文學教授的邀請。他坦言,此前完全不熟悉賴和,「因為我的課本就是徐志摩,還有撿橘子的背影。我畫了之後,才知道台灣有這麼多土生土長的文學家。這讓我很感慨,告訴自己一定要畫。」
他說,日本每幾年就會重新推出川端康成或太宰治的作品,不斷把大師往外推,「但徐自摩和朱自清都不能代表台灣,而是要像賴和、龍瑛宗這些人,即使他們刻畫的是日治時期的台灣。」在他看來,許多人生活在台灣,但對屬於本地的知識、文化卻缺乏深入瞭解。
![](https://hakka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5/02/2025-02-04-475644292184409751280752576649835918000090802n.webp)
阮光民改編自賴和同名短篇小說的作品《一桿秤仔》。翻攝自阮光民FB
「再不做、再沒人講這些故事,我們很多歷史就會消失。」阮光民說:「談不上使命感,但我畫柑仔店、麵店,都是親身經經歷。現在我接觸到賴和,很認同,覺得應該要做。」
阮光民決定將依照日治時期三大文學家賴和、龍瑛宗、呂赫若,創作三部曲系列作品;每年至少推出一本以台灣故事為題材的作品。「近年來,台灣有越來越多人響應文學改編,尤其如今人們越來越少閱讀文字,若透過圖像可以帶動文字閱讀,並認識台灣更多作家、漫畫家,都是很棒的。」阮光民說。
台灣是語言、民族融合的寶藏盒
阮光民認為,台灣是語言、民族融合的島國,包括日治和每個時期,都是台灣的歷史,要認識它們,台灣文化才能變厚。在畫漫畫時,他想對外表達的,就是一種「融洽的生活方式」。「台灣是一個島,歡迎大家來,我們在不同文化中汲取養分。」
阮光民的父親是本省人,母親則來自四川,他說:「在我小時候,周邊族群沒有這麼多對立,外公跟阿公即使語言不同,仍能討論。台灣美的地方也在這裡,任何外來文化,我們都能把它化為己有。」
「台灣有個魅力,就是能吸收人,成為台灣的一個樣子。任何文化進到台灣,都會被『台灣化』。」他以老家斗六太平老街為例,一條街上就有佛、道、天主、基督教共存,從不爭吵。
阮光民將台灣形容為一個「番薯形狀的寶藏盒」,可以在裡面發現很多寶物。「雖然有些不是土生土長的東西,但都是國外深埋在台灣的文化,有待你慢慢去發掘。」
![](https://hakka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5/02/2025-02-04-47548911310151992273003268282501443982941768n.webp)
阮光民認為語言族群融合的台灣是寶藏和。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臺灣館提供
台灣漫畫題材拓展 外譯推向國際
阮光民指出,法國讀者看漫畫的面向比亞洲更廣,「我們的漫畫在歐洲比在台灣還受歡迎。難得的是,你不用很有知名度,歐洲讀者只看你的圖,喜歡就會買,接受的廣度和包容度都很大。」
他說,無論是在義大利波隆那書展或安古蘭漫畫節,「我真切感受到歐洲讀者的熱情。不是追星式的崇拜,而是願意排半小時隊,等你簽名、畫圖,很感動。」
阮光民分析,這幾年來,台灣漫畫環境已有拓展,市場多元、更像歐洲,各種題材都能畫。「我是老一輩漫畫家,那年代很明顯都會跟著日漫出版的方向走。我這樣的作品在當時不可能有一席之地。」
提及最近的預算波瀾,阮光民直言,過去幾年,政府對於漫畫的推動「揪甘心」。最近文化預算遭砍,令創作者相當擔憂,「我們不是拿來亂花,而是需靠文化部外譯作品。這幾年的外譯計畫對台灣作品推向國際幫助很大,非常重要,否則作者難以自己進行這件事。」
![](https://hakka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5/02/2025-02-04-47599690710175800337289127311345632172322923n.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