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盧逸峰/台北報導
春節連假冷空氣一波波來襲,泡湯成了不少人放鬆的首選,然而泡湯的同時也可能潛藏健康風險,特別是「熱休克」的發生。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急診科主任洪子堯提醒,例如泡湯時有飲酒或服用某些藥物,如安眠藥、血管擴張藥,可能加重意識模糊或血管過度放鬆,增加溺水或跌倒的風險,他也分析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服用特定藥物者以及飲酒者等「5大族群」來說,泡湯都要更加注意。
![](https://i01.ftnn.com.tw/a/25/032/25032113134330771f19d5.jpg)
洪子堯指出,當身體進入高溫的溫泉時,下肢和周邊血管會因受熱而放鬆,血液循環流向四肢,導致供應腦部或心臟的血流減少。這對於供應腦部血流的頸動脈有狹窄、或心臟冠狀動脈部分阻塞的患者來說,可能因瞬間血液不足而增加腦中風或心肌梗塞的風險;若再加上從高溫池突然離開至冰冷的空氣環境,血管迅速收縮,可能造成腦部或心臟血流瞬間下降,甚至引發血栓,帶來猝死危機。
洪子堯提醒,頸動脈狹窄者腦部血流本身供應已經受限,高溫下血液重新分配可能導致腦部缺血甚至中風;冠狀動脈疾病患者動脈狹窄或阻塞使心臟難以應對突然的血流改變,可能引發心絞痛或心肌梗塞。
此外,老年人血管彈性較差,對於高溫和溫差的適應能力不足,且心臟功能通常較弱,因此泡湯引起的壓力變化對他們的危險性更高;對糖尿病患者而言,因體溫調節和血壓適應能力下降。加上糖尿病患者常伴隨自主神經功能異常,可能無法察覺泡湯過程中的不適徵兆。
洪子堯也提醒,服用特定藥物者,例如安眠藥或鎮靜藥可能導致意識不清或反應遲緩,增加跌倒或溺水風險;若服用血管擴張劑或降壓藥,可能加重高溫下的血壓下降,導致頭暈或休克;若是飲酒又泡湯,酒精會進一步擴張血管,影響血壓調節,還可能因意識不清增加意外發生的機率。
更多FTNN新聞網報導
過年要小心病毒流竄!初一至初三「傳染病特別門診」可接踵流感、新冠疫苗
奪命寒冬!短短10天...全台灣「437人OHCA」 台大急診醫曝「這時間風險最高」
速限100該提高了?連假國道車潮塞爆 眾點「1狀況」怒:很難不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