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草】記者何宇軒報導
在今( 22 )日上午,又發生台灣與馬祖之間的 2 條海底電纜,出現全斷的狀況。馬祖兩條海纜在 2023 年也曾遭中國船隻破壞,讓馬祖歷經長達 50 天沒有有線網路可用的窘境;雖然這次數位發展部緊急召開記者會說明,斷纜原因初步研判是自然劣化,也已啟動微波、衛星等備援方案,目前通訊網路不會受到影響。但不論斷纜原因是否為人為破壞,本次斷纜事件又再一次讓「資通訊韌性」的問題浮上檯面。
我國的海底通訊電纜在本( 1 )月 3 日就疑似遭到中國船「順興 39 號」拖錨破壞,雖然海巡署當日即前往處理,但卻未扣留該肇事船隻,由於該船已駛向韓國釜山,只能請求韓國方面協助處理,現在傳出船已經失去蹤跡,無法究責釐清的窘境。民進黨自家立委都質疑,是否因為部會橫向聯繫出狀況,才會導致無法扣船?海巡署則回應,當天因為海象不佳無法登船,以及非現行犯,所以未加以扣留,至於在橫向聯繫方面,海巡署與交通部航港局認為是溝通上出現落差,已召開跨部會會議協調亡羊補牢,對於後續的類似案件,將會把疑似涉案的船舶,優先帶回台灣港口。
但海巡面對中國這種攻擊,原本就已經需要加強能量,甚至成立航空隊應對,但由於在野黨日前才大量刪減、凍結各單位預算,海巡等海纜維護相關單位也在其中,不只無法新增能量,可能連原本的運作都會無法維持,也引發可能破壞資通訊韌性的憂慮。
早在總預算尚未三讀通過之前,本月 16 日於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主辦的「針對海底電纜係國家對外重要通訊手段,為避免中共利用各種灰色地帶手段測試我國網路及電網韌性情事發生,如何建立有效備援系統以支援軍事作戰並支撐基礎建設防護韌性」會議中,民進黨立委羅美玲就詢問數位發展部,若預算被砍,是否會影響衛星等備援機制?數發部政務次長闕河鳴當時回應,包含通訊韌性與資安協防,都會受到大幅的影響。
執政黨自家立委質疑:海巡當時為何未扣留中國嫌疑船?
回到 3 日的人為破壞海纜事件,關於海巡署當時的處理過程,雖然海巡署在 6 日發布新聞稿指出,海巡艇當時前往處理時,因當時現場海象不佳,無法登檢該船,加上該船已遠離現場9小時、非現行犯,所以未加以扣留。但民進黨立委林楚茵也在 16 日的立法院質詢時提到,當天海巡署等單位在處理時,有橫向聯繫的問題。
林楚茵質疑,「是不是因為當時該船的目的港不是到臺灣、沒有申請,所以海巡署要求該船進港時,航港局認為該船必須要經過申請才能入關?」她比喻,如果有警察在路上發現疑似贓車或是作案的交通工具,警察要把車扣回停車場時,停車場卻說因為這台車沒有申請停車,所以不能讓它進來,「這其實很荒謬」,她認為這樣會讓該船無法接受完整調查。
民進黨立委陳冠廷也在同日的會議中詢問航港局:當天是因為什麼原因,而「拒絕」相關船隻入港?但航港局則現場否認有「拒絕」一事,仍強調問題是出在溝通方面。據記者事後了解,港務局當時可能以為是一般船隻進港的作業規範,所以就向海巡表達一般作業的程序,包括需要聯繫船舶代理、要引水人等一般作業程序,但其實海巡是要請該船隻回港調查,所以有一些溝通上的落差。
對此,陳冠廷提出臨時提案,提到關於海底電纜被割斷一事,「⋯⋯請航港單位及港務公司配合第一線執法人員扣留相關證物,以利後續相關司法調查、民事求償程序進行⋯⋯」。陳冠廷辦公室也表示,後續若是類似這種需要調查的狀況,港務局應該優先配合、應檢討未來這種狀況有無預先預留位置讓調查的船隻停靠等。
為何把船放走?海巡、航港局僅稱「溝通不良」,拒還原現場情況
然而對於當天海巡署與航港局的作法,外界仍有疑慮與批評。根據《自由時報》 19 日的報導,內文引述不具名國安官員表示,「海巡署當天調查後,若要將『順興39』放走,應事先通知國安會,結果海巡沒查明清楚,更沒有登檢,只是用電話與對方聯繫通話,在沒有通知國安會情況,竟然就把船放走」。而對於航港局當時的作為,該官員也表示「航港局更離譜」、認為當時海巡應該將順興39號帶回港口接受調查,但海巡知會航港局時,航港局竟然回應「船帶回來會衍生一些靠港費用,他們沒有經費云云,不讓船給帶回來」。
對於上述質疑,「沃草」記者聯繫海巡署與航港局等單位,試圖取得回應,以還原當時狀況;雖然海巡署與航港局皆對《自由時報》的報導內容予以否認,但對於「海巡與航港局當天的溝通內容為何」,雙方都三緘其口、不願意正面回應或還原當天溝通狀況,甚至多次強調,「不願意破壞單位間的和諧」。
對於未通報國安會一事,海巡署則強調有依照程序進行通報,但當記者後續詢問當時國安局究竟如何回應、放船是哪個單位所做的決定時,海巡仍表示不願進一步多談。航港局方面也表示不願意多做回應,表示「一切以海巡署說法為主」。
國軍將監視海纜周遭海域、海巡、港務局定調日後將優先扣船
對於未來若有海纜疑似遭破壞的事件,又將如何處理?海巡署表示,在跨部會協調之後,只要中華電信初判海纜有外力遭破壞的事件,在接獲通報之後,會調派艦艇前往事發地點,同時報請檢察官指揮偵辦,若是現行犯就立即逮捕,或檢察官指揮優先扣留涉案船舶,航港局則協調船席供涉案船舶泊靠。對於先前被外界質疑,是否因為有靠港費用問題而導致海巡署不願意將船帶回的疑慮,海巡署也表示,在跨部會協調後,後續將由航港局支付費用。
此外,在國軍方面,日前也對媒體回應後續處置作為;國防部對媒體提到,未來當海軍雷達發現海底電纜周遭海域有目標滯留、航速異常變換以及航跡可疑船隻時,會立即通報作戰中心,並同步通報海巡署,以利海巡署派遣兵力執行蒐證、查緝及扣押等執法作為,並依海巡署需求派兵力前往處理。
對於國防部的因應方式,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所長蘇紫雲受訪時表示,他肯定海軍這樣的做法。包括強調用雷達去追蹤海面船隻有不尋常的航路、同時通報海巡兵力前往以達成嚇阻。蘇紫雲進一步說明,這樣的做法跟以往的差異是,以前沒有把海纜的所在位置列入協助海巡偵搜的範圍,而現在「把海纜的位置跟船舶的航行疊起來。」
學者蘇紫雲:海巡能量須強化、最好成立航空隊才能快速抵達現場
由於外界有疑問認為,為何不是由海軍自行處理,而是還要再通報海巡?蘇紫雲解釋,海軍與海巡有相互支援的協定,在世界各國都是一樣,類似這種低強度的威脅,都是由海岸防衛隊處理,這是國際法上的慣例,避免海軍可能因為配置的是重武器,導致衝突升級。
但蘇紫雲直言,海巡的能量也需要強化,特別是若能成立海巡的航空隊,以飛機就可以更快抵達現場,畢竟如果只靠船,可能對方就已經滅證完畢了。目前中國、韓國、日本、菲律賓等國的海巡都有航空隊,只有台灣沒有,這應該是要補強的 。此外,蘇紫雲也認為,未來需要有一個統籌的平台,才能把情報、預警、嚇阻、事後的蒐證所需要的情報整個串起來,包括各單位事前的情報分享,不管是國安局或調查局,若有情資顯示有破壞海纜的意圖,那就能匯報給海巡署的情報部門,讓海巡署的艦隊分署可以調派線上的船隻去現場處理。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硏究所副研究員黃恩浩也表示,因為是在海面下,很難查緝或舉證中國船隻破壞我國海底電纜的行為,所以與其他國家海上情報互惠與進行海上安全合作,就變成是我國進行海上執法和防範海底電纜被破壞的重要工作。在利用科技執法方面,我國似乎也應該在海底電纜附近海域布設水下環境監控系統 ,以利於追蹤、蒐證、監測那些破壞我國海底電纜的中國可疑船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