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美國CES展熱鬧非凡,被臉書創辦人祖克柏封為「科技業泰勒絲」的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CES開幕的演講,吸引近萬人朝聖,連他當天穿的鱷魚紋皮衣也被熱搜、銷售秒殺。
這位「最強帶貨王」大秀自家AI新品之外,一邊耍寶扮演美國隊長秀出「矽盾」,一邊亮出自駕車與機器人等實體AI的Cosmos平台,接著高喊「機器人的ChatGPT時代即將來臨」,瞬間掌聲不絕於耳,也為回歸白宮的川普可能主打的科技主軸定調。
趨勢一:人形機器人 4類台廠有機會
「毫無疑問,人形機器人絕對是黃仁勳推動AI的主旋律。」集邦科技(TrendForce)分析師曾伯楷向本刊表示,生成式AI問世後,不斷賦予各行各業新的能力;然而,相較於AI PC或AI手機而言,機器人的設計有個明確目標,只要透過AI強化所需功能,效益會非常明顯,也最直接。
「事實上,去年3月輝達在加州舉辦GTC大會,外界焦點放在Blackwell超級算力架構時,黃仁勳想的已是人形機器人的落地藍圖。」曾伯楷說,黃仁勳除了在GTC演講首度提及AI機器人,私下還為遠道而來的全球分析師舉辦閉門會議,並直言未來10年,通用型人形機器人將因AI發展而普及。
不僅輝達在AI技術上點火,曾伯楷進一步指出,機器人零件結構跟自駕車非常相近,也吸引電動車龍頭特斯拉(Tesla)看好布局,「這兩大廠(輝達、特斯拉)的推波助瀾,加上Agility Robotics開發的Digit、Apptronik開發的Apollo都將上市,我認為發展五十多年的機器人生態系將重新活絡。」他說。
曾伯楷指出,機器人往人形發展,最大亮點在「對話交流和執行能力更具自我認知」,因而人形機器人會明確應用在陪伴照護等醫療場域;至於工業領域,目前機器手臂、搬運等協作機器人已大幅提升自動化效率,業者雖朝生成式AI投資,但實際需求加上成本考量,最快要2027年才會明朗。
為何有此結論?曾伯楷透露,去年8月,台灣舉辦的自動化大展吸引全球四大機器人家族—瑞士ABB、德國KUKA、日本Faunc和Yaskawa齊聚一堂,他與所有業者深聊才會做此推論。
究竟哪些台廠將受益呢?曾伯楷認為,曾供應傳統機器人元件的台廠,包括模擬軟體、實境捕捉、機器視覺與傳動元件等四類族群,都有參與機會,「過去若有在智慧終端設備組裝或傳統工業機器人及無人機供應鏈的台灣業者,這3大區塊的技術與AI機器人高度重疊,也同樣具有競爭優勢。」
趨勢二:自駕車 商用領域正萌芽
除了人形機器人,黃仁勳在CES也特別宣布和豐田( TOYOTA)合作,並強調無人駕駛計程車(Robotaxi)將成首個上兆美元的機器人應用,他的演講影片還引來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在下方留言「Jensen is right」(黃仁勳是對的)。
「自駕車技術發展多時,但要朝商業化落地,政策是很重要的影響因素。」Digitimes產業分析師江明謙點出關鍵並指出,美國是全球無人自駕車產業的指標,川普回歸後,正計畫將自駕車上路規定,從過去各州申請轉為聯邦統一申請,程序將大幅簡化,他還提名馬斯克入閣加入「政府效率部門」,這也代表特斯拉在自駕車可望獲川普大力支持。
江明謙進一步說明,美國無人自駕車市場,原本由Waymo與通用的Cruise相互競爭,後來Cruise因發生事故處理不當,母公司通用(GM)已宣布不再支援Cruise開發Robotaxi,加上川普的表態,「以2025年來看,美國Robotaxi的競爭格局,特斯拉會以『後進角色』跟Waymo直接抗衡。」江明謙分析。
集邦分析師陳虹燕也認為,川普若能針對自動駕駛建立聯邦法規,解決各州法規不同的問題,可促進無人自駕車的進展。其中對商用車的影響,會比個人乘用車來得更廣。
「商用車路徑通常比較固定,且可以進行遠端監控,故自動駕駛能實現的場域相當多。」陳虹燕舉例,特斯拉的Cybercab就是針對計程車而開發,而亞馬遜(Amazon)的Proteus則主打無人物流;此外,日本也開始有業者投入無人接駁巴士滿足老年人外出需求,顯示商用車無人自駕的商機正在萌芽。
「在商用車市場,無人自動駕駛是一種可回收的服務,容易吸引企業投資;但在乘用車市場,自動駕駛是配備功能,消費者買不買單,往往有成本考量。」陳虹燕說。
陳虹燕樂觀看待無人自駕車,就技術層面,她認為商用車將朝可不需人為介入的L4高度自動駕駛(High Driving Automation )升級,而台廠在L4以上能參與的部分,包括相機、鏡頭模組與毫米波雷達、光達等元件代工與製造。
趨勢三:生成式AI 台積電為大贏家
除了機器人與自駕車外,Digitimes也觀察到,川普絕對希望美國AI保持全球領先,由於美國是全球經濟火車頭,IDC也樂觀估計,2025年全球AI支出將上看2,270億美元,到2030年則將超過19.9兆美元,成為全球經濟最強成長動能。
針對生成式AI,IDC台灣總經理江芳韻從需求面分析,AI的背後語言訓練模型將有所改變,2025年起,企業將從傳統窄AI(只能處理單一或極少數領域任務的AI系統)轉為可同時處理圖片、影像、文字的多模態。
在多模態驅動下,江芳韻認為,公有雲巨頭谷歌(Google)、亞馬遜等建置的資料中心,極有可能繼續朝大語言模型發展;此外,一些類似中華電信的代託管雲服務業(Tier2),會隨著金融、零售、中小企業的需求,以邊緣推論模型提供更靈活的AI服務。
「無論哪種語言模型,生成式AI最核心的高運算晶片都需先進製程,最大贏家仍是台積電。」她做出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