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慶中/綜合報導】日本北海道札幌去年12月29日發生一起疑似集體中毒事件,市中心一棟擁有多家餐飲店的大樓通報,37名顧客與員工出現發燒、腹瀉及嘔吐等症狀,當局第一時間判定可能為諾羅病毒(ノロウイルス,Norovirus)感染,但未發現患者間明顯關聯性。
《朝日新聞》報導,經過3周的詳細調查,札幌市保健所上周五(17日)發布報告,證實是該棟大樓位於地下室的備用水塔遭到諾羅病毒污染,導致此次集體食物中毒。
位於札幌中央區、內有多家餐飲店的「五番街大樓」,去年12月29日,多家商店通報自來水有異味。當晚,物業管理公司發現地下備用水塔內的水體混濁,遂進行換水。自今年1月4日以來,當局持續接獲曾在此大樓工作或用餐的民眾通報,迄今已有37人抱怨身體不適,最後在其中21人體內驗出諾羅病毒。
札幌市府認定,食物中毒事件是由五番街大樓安裝在地下室備用水塔的水受到污染引起的,已下令要求該建築的業主與物業管理公司Big,根據《供水法》進行改進。該水塔位於地底,主要向各商家供水,旁邊還安裝了一個處理污水的儲藏槽,市府正在調查水受到污染的原因。
北半球入冬以來,除了呼吸道感染症大爆發外,諾羅病毒也在各地拉警報,日前美國紐約也正經歷諾羅病毒疫情高峰。紐約市衛生局表示,2024年12月紐約通報1264例諾羅病毒病例,比前2年同期的不到500例大幅增加。衛生局發言人戈梅茲(Chantal Gomez)表示,因多數病例未曾通報,實際感染數字可能更高。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統計,每年全美約有2500起諾羅病毒疫情被通報,集中在11月至次年4月間。
台灣近期因諾羅病毒感染導致腹瀉的疫情也大幅升溫,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的最新統計,從本月5日至11日的一周內,因腹瀉就診的人數高達16萬9747人次,較前一周的14萬9477人次增加13.6%,刷新近5年同期紀錄。
過去4周(2024年第51周至2025年第2周)共通報194起腹瀉群聚案件,同樣創下5年新高。針對群聚案件做的檢驗,顯示95.7%的病原體為諾羅病毒,主要集中於餐飲和旅宿業場所。
疾管署提醒,近期進入尾牙及春節聚餐旺季,正確洗手是預防諾羅病毒感染的關鍵,尤其在如廁後、進食及備餐前,應使用肥皂或洗手乳,因為酒精無法有效抑制諾羅病毒。同時,民眾需注意食物的儲存與調理衛生,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並確保食物完全煮熟後再食用,尤其是蚵、貝等帶殼水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