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來美
資深媒體人,曾獲客家新聞獎、兩岸新聞獎,出版多部客家著作,現持續從事文史寫作。
上週拙作「北河才子陳雲錦,道道鄉愁都是淚」,引起迴響,六十餘年前的窮山惡地能培養出臺師大高材生,的確不易;而老一輩更認為,越艱困的環境,越能栽培出優秀子弟,已故苗栗縣長謝金汀就常以「千金難買少年窮」這句話勉勵莘莘學子,民國60年代他兄弟4人還連袂到苗栗文昌祠「開中門」祭聖,傳為佳話。
謝金汀(1936–2017)畢業於臺大法律系,也是早期苦讀典範,他家住頭份水流東,初中到苗栗念建台中學,伯父、屘叔在公館中小義耕佃已故立法院長劉闊才的田,他也離鄉住在伯父家,高二下學業平均成績89.6分,全班第一,因未達父親謝東衡的90分門檻要求,仍遭責備,他默默承受,更加努力,結果隔年一百六十餘位畢業生,只有他一人考上臺大。
謝金汀成為弟妹勤學的楷模,5位弟弟金沺(均豪)、金坡、金融、金錩、金暾、妹妹宜軒,也相繼大學畢業,其中金汀、均豪、金坡高考及格,金融、金錩是留美博士,最小弟弟謝金暾也當到頭份建國國中校長退休,一門俊彥幾可以跟關西范朝燈的「十子登科」比美。
在苗栗能獲文昌祠「開中門」祭聖是莫大光榮,條件是要獲得博士學位或高考及格,教子甚嚴且有成的謝東衡,在民國60年代也率金汀、均豪、金坡、金融4子到文昌祠「開中門」祭聖,成為當年苗栗文壇盛事,而4子同時祭聖還是首次。
民國40年代家中有位臺大畢業生,已足以轟動鄉里,但范朝燈所生10子(依序:光霖、光宇、光宙、光遠、光銘、光煥、光燿、光棣、光群、光兆)都受高等教育,除老五范光銘臺大農化系畢業未留學外,前4位哥哥留日,5位弟弟留美,有3位博士、2位碩士、5位高考及格,被譽為「十子登科」,教育典範。
三字經:「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俱名揚。」民國45年考選部長史尚寬曾贈「燕山媲美」匾額給范朝燈,意指可跟五代的竇燕山比美。竇燕山30歲才得子,他樂善好施,教子有方,5 子皆中進士,報效國家,活到82高齡;而范朝燈「十子登科」,後活到93歲。
2009年筆者曾採訪范光銘、范光棣、范光群兄弟,他們感念父親夜夜陪讀,連老天都感動疼惜,二戰末期家裡經濟一度吃緊,父親買勸業銀行發行的愛國獎券,竟中了頭獎一萬元,剛好可買10甲田地,連之後幾位兒子留美經費也有著落。
重視教育的范朝燈、謝東衡教子有方,傳為美談,陳雲錦的父親陳傳福不識字,教育雖「斯巴達」,但在四處奔走仍籌不到註冊費時,也只得厚顏向石觀音寺借香油錢,並要求兒子學成加倍感恩回報,同樣令人感佩。
南庄初中畢業首位考上臺大的范振乾(1949年生),10年前從臺北商業大學教授退休後,回到南庄蓬萊山村重溫山居生活,他非常感念以前雞鳴即起,持火把下山到校上課,來回18公里,要走5小時,回家已一片漆黑,磨練了意志,也讓他一路念到臺大博士。
陳雲錦寒冬返家,暗夜叫門,范振乾每天徒步5 小時來回上課,都學有所成,鍛鍊了體魄。陳雲錦念新竹中學、臺師大,參加越野賽跑都得名次;范振乾年少跟父親拖木馬、砌過駁坎,如今他仍舊能砌駁坎、建鵝欄圍籬,都是年少的磨練。
「我慶幸有雙不識字的窮爸媽,他們沒知識,卻有常識…….」,陳雲錦見社會充斥「父不教子」指責,他認為順向鼓勵子女固然可取,但激將放逐的另類教法也值得深思,否則過度竉愛,反易教出不懂感恩的子女。
讀書早期是脫貧的最佳途徑,家有爭氣肯念書的子女,「做爺哀(父母)的做死也甘願」,而越窮困的孩子越珍惜讀書,也越懂得孝敬父母,難怪老一輩常以「千金難買少年窮」,來鼓勵窮困肯上進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