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執法上路之後,全國各縣市的交通罰單暴增,但申訴案也同樣增加。台北市統計,去年共有2048件申訴案撤銷共222件,申訴成功率超過10%。許多民眾問,罰單爆量,我們的交通亂象有沒有改善呢?來看《EBC東森新聞》的調查報導。
每到歲末年終,就是罰單旺季。這一頭警察忙著「衝業績」,另一頭交通亂象有改善嗎?警政署統計,110年總死傷47萬人,到112年卻飆升到54萬人。讓人不禁想問,罰單真的有用嗎?
臺大先進公共運輸研究中心主任張學孔:「你一個國家、一個政府讓民眾死傷那麼慘重,是完全不負責任的政府,完全不負責任。」
為了洗刷「行人地獄」惡名,交通部先前開放民眾檢舉,卻讓惡意檢舉隨之猖獗,對立衝突加劇。
騎士vs.駕駛:「那你手機先拿走開啊,在那邊當什麼檢舉達人,(你也是檢舉魔人啦)。」
檢舉違規爭議四起。為了平息民怨,「記點新制」髮夾彎修改,剩下沒戴安全帽、轎車人行道臨停等違規可以檢舉,反而最攸關交通安危的併排、交叉路口臨停統統無法檢舉。很多人看不懂,法規邏輯到底是什麼。
多元計程車駕駛李威爾:「請問你告訴我這裡怎麼停?這裡是叫車熱點耶!好,這裡有個公車站,我就停在這個紅線,公車站10公尺一樣被檢舉。我孩子的奶粉錢我要從哪裡來?如果每一個客人都是這樣違規,那我不是一天的收入就是零嗎?」
檢舉造成民怨四起。無獨有偶,近年流行的科技執法也受到詬病,設置不明、標示不清到執法力度,都讓人一頭霧水。加上單一縣市每年罰款總額上看億元,所謂「德政」遭批根本是搶錢。
《EBC東森新聞》實際開車上路,來到台北市「塞車魔窟」內湖路一段上,2個「科技執法」告示牌之間隔著一段距離,卻裝設滿滿鏡頭。因此送貨臨停、或是想快速下車進便利商店買瓶礦泉水也不行。
駕駛停路邊下車買東西,一不小心就會被科技執法盯上。陷阱重重,法規不顧情理法,經常令人無所適從。
消基會董事暨交通委員會召集人李克聰:「交通違規如果是非常常常發生,我們也要去看他的原因,使我們的交通工程設計得不合理。你又採用科技執法,那個就基本上就不夠合理啊。」
接著我們左轉,進入交通流量極大的港墘路,情況則大相逕庭。這裡完全沒有設置科技執法,但三線道路段一旦臨停,掃路邊臨停車輛僅剩下兩線道,尤其尖峰時段更嚴重,卻無法可管。
想停就停沒關係,如此「雙標」導致混亂不足為奇。消基會董事暨交通委員會召集人李克聰:「而且我最擔心的是,民眾會選擇性的遵守交通規則,這樣就更不好了。」
歸根究柢,執法只是最終手段,並非問題解方。然而政府長期以來卻本末倒置,誤以為開單舉發就是良藥。前機車黨主席董建一:「今天哪個團體抗議多一點,他(政府)就偏向哪一邊,結果就整天變來變去。」
消基會董事暨交通委員會召集人李克聰:「他是頭痛,但是沒有全面的從系統性的去做一些調整。我覺得這蠻可惜的,可是你若拉成一季來做分析的時候,發現問題都沒有改善。」
專家提醒,光是開單罰款治標不治本,政府應致力改善系統性的道路設計,也應審視科技執法的原則,杜絕民怨才是上策。
【往下看更多】
● 出奇招推「異國風味」年菜!餐廳集團搶攻過年商機
● 冷氣團發威!山友挑戰雪山聖稜線 銀白美景現
● 西藏強震!專家示警「1原因」台灣跟著搖 氣象署回應了
【今日最熱門】
● 三讀通過!退休警所得替代率增至80% 月領7.4萬
● 陳智菡串證自認死棋形同認罪 柯文哲滅證清單曝光
● NBA/巴特勒交易傳聞四起 美媒曝3球隊低調追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