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修復 保存文化資產
其中,台南和勝堂的文物修復師周志明善用自身專業,修護、清潔廟宇舊的構建,幫助文化資產順利保存下來,也將維護的觀念帶進和勝堂,進一步舉例,以往神明衣服老舊壞掉,宮廟都是將文物放進金爐裡燒掉,但周志明分享:「我認為其實可以將它修復好,再加以記載背後的信仰脈絡,就能產生不一樣的意義,這些觀念要讓信眾接受並調整處理方式,我大概花了4到5年的時間實際下去執行,才得以改變地方傳統。」
和勝堂每12年會舉辦一次燒王船活動,結合至少7人的法師團,負責幫王爺處理民間信仰事務上的小法,一同展現廟宇活動特色,周志明在12年前開始加入團隊,藉由紀錄燒王船過程而對傳統文化有更多認識與接觸,但也發現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蘊,沒有受到保存跟維護重視,因此決定一肩扛起守護責任,同時在廟口辦講堂,將過去文獻透過錄影帶投放,帶大家回顧廟與發展歷史,並思索未來如何持續經營與發展。
文化推廣漸漸獲得迴響,也將影響力擴散到更年輕的族群,周志明分享3年前跟信義房屋社區一家申請補助時,審查委員給了許多寶貴建議,才讓他們才得以找到創新破口,「除了給予經費讓我們能持續做推廣文物、修復作業以外,也建議跟大學合作,將這份文化信仰的觸角向外延伸。」和勝堂開始跟鄰近的大學合作,將廟變成畢業展的展示空間,彷彿一個小型博物館、展演舞台,也藉此讓學生更了解宮廟文化。
繪畫紀錄 展現親民信仰
不只和勝堂對信仰推廣不遺餘力,桃園八德龍山寺是一座閩東式的建築外觀宮廟,主要供奉陳將軍等幾位神明,不同於台灣傳統乩身問事,而是採用抬轎寫字習俗,馬祖移居來台的第二、三代組成龍山好王團隊,透過社群以畫圖配合文字紀錄發文,讓民間信仰變得更親民可愛,「其實跟神明問事並不可怕嚴肅,尤其我們的陳將軍是很可愛的神明,希望能讓更多人知道祂。」團隊成員之一、負責繪圖的劉詠心分享,曾有一位學生來問考試能否順利,當時陳將軍就俏皮地回答對方說,不夠努力、要多多加油,用字遣詞相當溫馨親民。
透過圖文講解歷史發展過程,但在視覺設計上一度讓她相當苦惱,「我們的神像都是木頭刻花,比較莊嚴樸素,所以在繪畫配色上會問神明,請祂們校稿並確認服飾顏色喜好。」另一方面,團隊也走訪田野調查,透過與長輩對談陳將軍相關事蹟,將過往歷史故事紀錄下來,「很感謝神明對我們的照顧,也希望這些文化能夠傳承下去,否則斷在這一代會相當可惜,這是我對自己的使命感,也是我想做、可以做的事。」
社區一家經費挹注 成功拓展文化
以往辦廟宇活動都是跟信眾募款,但單純推廣文化類型的部分,像是馬祖有很多米食類的食物,每年都會有冬至搓丸的體驗,大家一起製作小點心,就會沒有足夠的資源可以進行,獲得信義房屋社區一家《幸福社區類》楷模獎的劉詠心就相當感謝社區一家的幫助,尤其社區一家計畫不限提案主題的特色,讓他們有資金可以做文宣、擴大參與人數。
信義房屋社區一家計畫邁入第20年,長期支持全台各地社區營造,只要有改變社區、讓地方更好的想法都可以參加提案,期望將社區所倡議的理念、故事分享給大眾,持續帶領民眾走入社區、認識地方,見證各地社區營造的努力與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