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晶晶(資深記者、政論節目主持人、台大法學博士)
前台北市長、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的指定接班人、立委黃國昌,接任黨魁第一把火,就是號召111司法節上街頭,國民黨中央第一時間熱情響應。上街頭的主訴求是「反對綠色威權」,但實際上各懷鬼胎且心照不宣。國民黨希望藉此拉攏百萬小草選票,而黃國昌明顯寄望藉著街頭運動「搭便車」,再度獲得個人政治利益。兩者的如意算盤能不能成功?就必須仔細分析柯文哲的「實質影響力」究竟還有多強?
第三次的羈押庭上,檢院主要針對柯文哲的「實質影響力」進行論辯。通常實質影響力可從兩種層次來解讀,法律層面與政治層面。
法律層面上的實質影響力,攸關了後續的判刑和犯罪事實認定,前行政院祕書長林益世是近期最佳的對照組。自2012年被控涉貪、收賄6300萬遭起訴至今,官司12年都還在纏訟,2024年12月案子發回高院更二審,關鍵就在於諸多法官對於「法定影響力」和「實質影響力」的見解大不同。
所謂法定影響力,著重在犯罪行為必須直接和公務員法定職權範圍有關,因此一審法院認定,林益世的收賄和其立法委員職務無關,刑責相對輕。而二審法官見解迥異,改以實質影響力論,認為雖然不是立委身分之職權範圍,但是他的社經影響力和權力,足以影響公務員決策,因此從一審的7年4個月,改重判13年半徒刑。兩者論定不同,刑度差距甚大。
由此可推測,柯文哲儘管在保外開直播試圖卸責,推給「公務員不會做違法的事」,但最後法庭攻防還是將環繞在「實質影響力」的辯論上,而且訴訟時程還可能為時冗長。依照柯所涉為有期徒刑十年以上徒刑之罪,目前法定一審期間的羈押期限最長為15個月,在此期間,柯文哲就沒有政治上的實質影響力嗎?顯然是否定的。
柯在羈押庭上嗆檢方,「不是因為辭去黨主席就沒影響力」、「在土城看守所就沒有影響力了嗎?」、「外面那些小草就瞬間沒聲音了嗎?」可見柯文哲連自己都很有驕傲且有把握,即便黨主席交棒給黃國昌,在民眾黨內依舊握有實質的政治影響力,小草們也只「信奉」他一人。
2022年的地方選舉就是最好的實證。民眾黨提名86名議員參選,只當選14席,而且還是在柯文哲全台賣力站台的狀況下,當時柯曾坦言,自己的選票無法轉移給小雞。再往前推至2020年,民眾黨推出的區域立委當選人數掛蛋,唯獨不分區政黨票獲得11%,坐實了柯口中「自己就是一個品牌」的寫照。所謂的「柯文哲外溢效應」,早就終止在2014。
至今,民眾黨依舊不如傳統藍綠政黨穩固發展,內部架構鬆散,內鬥檯面化是日常,看不見團結向前跡象。民代受到黨的挹注有限,導致基層組織孱弱,直接影響選舉動員能量,來自四面八方的小草,只聽命於精神領袖的登高一呼。黨內幹部自始自終都是環繞柯文哲一人行事,當內外部面臨群草無首,一人政黨能否續命、能維持多久,終究還是繫在阿北身上。
柯文哲肯定深知態勢如此,才刻意在羈押前親口欽點黃國昌「幫忙」,如同皇帝下詔書,文末都會寫「布告天下,咸使聞知」,讓他暫時穩住全黨陣腳,暫時握有統御正當性。現實上,無論對小草還是黨內來說,黃國昌的角色看來充其量僅是阿北的「代班人」。一個帶槍投靠、還曾當過他黨主席的黃國昌,若要正式登堂入室,讓小草真心信服,目前最佳策略只能持續打著「搶救柯文哲」為號召;要讓全黨幹部聽命於他的最佳統御方式,便是「挾聖旨以令諸侯」。
可以想見,2026的地方選舉,民眾黨在缺乏阿北輔選、又無能雄踞一方的魅力型候選人狀況下,議員席次恐怕比2022年更慘,這也將會是黃國昌擔任黨魁後的第一場敗仗。為了把損及威信的力道降到最低,黃國昌只得從現在開始超前佈署。另一方面,若依照民眾黨不分區規則「兩年條款」,黃國昌一旦失去立委身分,發號施令的正當性將瞬間削弱一半。這也是為何他在此時堅定表態「與國民黨合作是天經地義」,唯有在目前國會人數還能制衡綠營的藍白合框架下,先讓民眾黨成為國民黨的附隨組織,才能庇蔭民眾黨至2028。
同樣的,藍營也因為柯文哲一人而進退失據。國民黨從議員、立委民代到媒體、名嘴,針對柯案的評論完全無法統一口徑,挺柯、罵柯,立場南轅北轍。國民黨可別天真以為,從響應民眾黨發起的上街遊行,打出「抗議綠營司法威權」就能淡化「支持涉嫌貪汙犯」的矛盾尷尬。國會高喊藍白合,地方卻雜音爆棚,連自身支持者都難以說服,更何況是眼中只有阿北一人的小草們?
要獲得數百萬小草選票前,藍營只有一條路:全黨力挺柯文哲清白、唯一的選擇柯文哲!
更多FTNN新聞網報導
柯文哲是民眾黨之帝 黃國昌會是新的年羹堯?
觀察/政黨支持度下滑10%!「阿北回來了」難解民眾黨困境 終究得面對交棒課題
幕後/後柯時代來臨!大新竹地區流傳神秘民調 黃國昌的新戰場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