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理環境得天獨厚,在湖北省十堰市一處山洞,每年到清明節前後就會有大批當地漁民提前準備好工具守在山洞門口,捕撈不斷往外湧出的魚群,一年累積下大約能產出一萬斤左右的魚量,在消息傳開後也吸引許多外地遊客和專家前往一探究竟,發現此處冒出的野生魚是近十年數量急劇減少呈現瀕危狀態的「多鱗白甲魚」。多鱗白甲魚俗名為泉魚,適合生存在海拔270-1500米、水質清澈的暖溫淡水中,體長可達26.5公分,身上鱗片非常密集像是堆疊在一起的銅錢,屬於「中國特有物種」,更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多鱗白甲魚對水溫的要求極高加上只能生活在陰暗之處,因此專家認為洞口會大量「吐」魚是因為洞穴內可能有一條暗河,多鱗白甲魚在冬天氣溫轉冷時會躲進裡面避寒並交配產卵,直到春天清明節前後水溫變暖才游出來。湖北省十堰市這處洞穴屬於溶岩地貌,確實有許多適合多鱗白甲魚生存的溶洞暗河,所以才會形成大量「吐魚」的情況。多鱗白甲魚和富春江的鰣魚、青海湖的湟魚(裸鯉)、渤海的弓魚和油魚並列,被稱為中國「五大名魚」,不過近年數量太過稀少已經不允許捕獵多鱗白甲魚。
【原文出處】湖北洞穴「吐魚」萬斤!村民狂撈「瀕危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