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否會對台灣出兵,一直是備受關注的問題。但美國華府智庫 AEI(美國企業研究院)一份報告指出,中國更可能「用民主推翻民主」,利用台灣「內部」的民主機制來造成動盪,讓台灣被迫簽下「和平協議」。
如此一來,中國甚至不需要動用一兵一卒就能拿下台灣,將主權雙手奉上、讓渡給中國。
早在今年 5 月「藍白國會擴權法」爭議時,就引起 AEI 注意,當時 AEI 便指出,若「國會擴權法案」真的通過,台灣內部的政治鬥爭將「對中共有利」。
隨後,AEI 更和專門研究國防外交政策的智庫 ISW(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共同發佈了一份研究報告,推演出中國如何步步進逼台灣「簽下和平協議」的三種可能情境。
為什麼和中國簽訂和平協議是台灣的「終局情境」?
AEI 這篇報告試圖從中共解放軍的角度出發,以許多中共自己公開頒布的戰略為背景,試圖站在中國的角度思考,他們要如何降低拿下台灣的風險?
若直接發動軍事入侵,對中國來說風險過高。不僅給國際介入和支持的理由,也增加台灣人民同仇敵愾、積極支持政府抗敵的可能。
因此 AEI 分析,中國很可能轉向思考「如何用非軍事行為拿下台灣」。
中國會如何以「和平協議」為名,行「主權侵略」之實?
AEI 提出的假設便是中國將以「和平協議」為名,脅迫台灣放棄自己的主權。
若簽訂了和平協議,即使涉及台灣主權地位,他國也難以涉入,中國就能大幅降低軍事上的風險。
除此之外,中國選擇推動台灣簽訂「和平協議」還有心理層面上的考量。
若台灣政府被迫簽訂「和平協議」,而非積極反抗中國入侵,即使台灣的民眾普遍有強大的抵抗意志,也難以凝聚起來。
同時,還能達到「降低台灣政府執政正當性」這個目的。
當民眾對台灣政府失去信心、國際盟友也難以提供有效援助,台灣政府於內於外都失去了執政的立足點,中國就可以理所當然的全面接收台灣主權。
終局情境一:2028 年中國國民黨總統、國會大選雙贏
- 2028 年中國國民黨贏得總統大選,同時取得立院絕對多數。
- 國民黨總統承諾要和中國展開對話,尋求「新的現狀」。
- 總統簽署「兩岸和平協議」,立法院通過設立「兩岸和平委員會」。
終局情境二:2028 年民進黨總統險勝、過半立委支持對中國讓步
- 2028 年總統大選民進黨險勝,但過半立委認為應該對中國作出讓步。
- 立法院通過成立「國家和平委員會」,負責制定解決兩岸緊張局勢的政策
- 行政院長拒絕,立法院通過對行政院長不信任案投票,行政院長辭職下台。
- 總統任命新行政院長,譴責立法院干預行政,拒絕對中國作出讓步。
- 立法院提出總統、副總統彈劾案,憲法法庭宣告成立。
- 新任行政院長代理總統,依照立院提案設立「國家和平委員會」,舉行總統補選。
- 總統簽署「兩岸和平協議」,立法院通過設立「兩岸和平委員會」。
終局情境三:2028 年國民黨總統險勝、民眾黨成國會多數
- 2028 年國民黨以些微差距贏得總統,「支持和平」的民眾黨贏得立院多數。
- 獲得中共支持的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提出公投,要求總統和中國簽「和平協議」。
- 親中媒體正面報導「和平草根運動」、統戰部門在社群平台上推廣「和平公投」提案。
- 新生代民眾黨立委和其他政黨立委支持公投提案,「和平公投」通過。
- 總統拒絕與中國進行談判「和平運動」,民意轉向罷免總統。
- 立法院提出罷免總統案後通過,副總統辭職、行政院長代理總統。
- 舉行總統補選,台灣民眾黨候選人取得多數支持勝選。
- 新任總統簽署「兩岸和平協議」,立法院通過設立「兩岸和平委員會」。
「國會」成為中國侵台戰略的主戰場?
從這三種終局情境中可以看出,除了總統的行政權之外,國會掌控的立法權若遭到中國滲透,將會大大加速推動「和平協議」,作為中國侵略台灣的工具。
根據 AEI 的這份報吿,不論 2028 年總統是哪一政黨勝選,若國會多數立委受到中國的控制或滲透而「支持對中國讓步」,就能藉由法案的通過、對行政權施加壓力的方式,來迫使台灣政府簽訂「和平協議」。
過去不論是台灣或美國,都將「軍事性的侵略」作為戰爭是否開始的界線。
但實際上,中國早已經透過「經濟戰」、「網路戰」、「認知戰」等手法,試圖引發台灣內部對政府的不信任感、動搖台美關係的互信基礎、削弱台灣人的抵抗意志。
如果讓台灣民眾對中國侵略失去警覺、過度倚賴中國,這時候再透過內部的「民主機制」拖垮政府的執政效能,接著推動「和平協議」,就能成為壓垮台灣主權的最後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