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健康意識的抬頭,癌症預防議題日益受到關注。在《健康晚點名》節目中,健康管理師佩薰與肝膽腸胃科陳炳諴醫師、食安專家譚敦慈老師,深入探討了食道癌的成因、危險因子以及日常防癌方法,並分享女星方文琳自曝罹患食道癌零期的案例,引發大眾關注。
藝人方文琳一向以陽光健康的形象示人,熱愛運動,日前卻因內視鏡檢查發現10公分腫瘤,診斷為食道癌零期。所幸她僅需接受藥物治療,未涉及化療。然而,她自身的生活習慣,特別是喜歡睡前飲用高濃度酒精飲品,以及經常喝燙口熱湯,成為高危險因子的主要來源。
食道癌的危險因子:習慣與性別的連結
陳炳諴醫師指出,九成的食道癌患者為男性,與其高比例的抽菸、飲酒和嚼食檳榔等行為密切相關。女性雖僅佔一成,但近年來食道癌有逐漸年輕化和性別比例平衡的趨勢。
-
熱湯與高溫飲品的危害
世界衛生組織將超過65°C的熱飲列為2A級致癌物,若經常飲用過熱的茶、咖啡或吃滾燙的湯,會反覆灼傷食道黏膜,增加癌變風險。 -
飲酒與基因代謝異常
台灣近半數人口有乙醛去氫酶基因異常,導致飲酒後乙醛累積,增加20倍以上的食道癌風險。此外,高濃度酒精如高粱酒,其致癌機率更高。 -
檳榔與香菸的疊加效應
台灣獨有的嚼檳榔文化,加上吸菸和飲酒的多重因子,顯著提升食道癌與口腔癌的共病機率。
症狀與診斷:及早發現的重要性
食道癌早期症狀往往隱匿,常被忽視。典型表現包括:
- 吞嚥困難:由固體逐漸發展到液體。
- 慢性咳嗽與聲音嘶啞:尤其是聲音改變或長期咳嗽需提高警覺。
- 黑便: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表現。
- 胸痛與口氣異味:腫瘤造成的次生影響。
內視鏡檢查作為早期診斷的黃金標準,尤其適用於50歲以上、有抽菸、喝酒習慣者。
食道癌的預防:從飲食與生活著手
譚敦慈老師和陳炳諴醫師一致建議,改變飲食與生活習慣是降低風險的關鍵:
-
避免高溫飲食
吃飯或飲用熱湯時,應待溫度降至不燙手再食用。 -
戒除香菸、酒精與檳榔
酒精量控制在每日24克以下,越少越好。 -
減少加工食品攝取
醃製食品中的亞硝胺為主要致癌物,應適量攝取;芭樂、釋迦等高維C水果能抑制亞硝胺生成,有助預防食道癌
健康管理與定期檢查的重要性
癌症預防的根本在於養成健康生活習慣,並進行定期健康檢查。肝膽腸胃科陳炳諴醫師特別在《健康晚點名》中呼籲,高危險群如經常飲酒、吸菸或嚼檳榔者,務必要主動接受內視鏡檢查,及早發現病變,降低晚期癌症的發生率。
【往下看更多】
● 醫起看/精液的白不是白?醫示警:4狀態代表不健康
● 醫起看/20歲女胃痛脹氣 大腸鏡一照超驚人
● 醫起看/寒風中飆罵老公 30歲女下秒「嘴歪、語無倫次」竟是腦中風
【今日最熱門】
● 麥當勞性侵案延燒 害少女輕生惡狼長相曝
● 劉靜怡遭民進黨封殺 向賴清德喊話:若沒同意就公開澄清
● 網傳齊秦罹患肺癌末期 經紀人駁斥: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