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陸行之透過臉書發文提及,先前與資產管理界前同事聊到,雖然台積電現在市值佔台股大盤超過30%,但一般主動基金持股不能超過10%,若台積電表現得明顯比大盤還好,「他們的主動基金表現就很容易被打趴。」。陸行之不解如果以10幾年前,台積電佔大盤10%,規定基金持股對單一個股不超過10%,那這樣還算合理,但如果台積電未來長期佔大盤30-40%,甚至更高的話,主動基金經理人想要打敗台積電、大盤,甚至是大盤為主的被動ETF,就會變得難上加難。
陸行之提出疑問,「這會不會也是外資持有台積電雖超過70%,但台積電一直比全球前10大市值高科技公司估值低的原因之一?」,同時也好奇「不知道金管會有沒有打算要解開這個主動基金緊箍咒?」。陸行之指出,雖然「緊箍咒」壞處是估值有折扣,不過好處是面臨全球股災時,對於台積電衝擊相對較小,可能會跌得少。他也同時提及,三兆美元市值的蘋果、輝達、微軟,在美國好像沒有類似的問題,「因為美國大盤市值大,高市值公司太多,沒有一家公司超過10%。」。
陸行之感嘆,很多公司都已經「富可敵國」,但如果要比較美國基礎建設,如機場、高鐵、MRT,真的是一個國家兩種景色。貼文曝光後,吸引許多網友留言討論,「高股息ETF才鬼異,哪來那麼多5%的高股息個股可買,早晚狐狸尾巴露出來」、「這表示台灣的散戶只要重倉如來T(台積電),很容易就能打敗基金了」、「真的打不贏,只能買台指」、「佔大盤的權重不是重點,資金排擠效應讓其他公司的漲幅落後,才是最重要考慮的事」、「先解決大盤那該死的上下跳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