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每年平均每人攝取約26公斤的糖分,世界排名第11名。這驚人的數字背後隱藏著嚴重的健康風險,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慢性發炎問題。根據衛福部建議,健康成人每日糖分攝取應限制在總熱量的10%以下,約相當於25克(6茶匙)添加糖。東森〈健康晚點名〉請來骨科名醫蔡凱宙醫師,分享戒糖秘訣。
為什麼需要減糖?
糖分對人體的危害不僅止於肥胖,更深層的是其帶來的糖化效應。台大醫院專家指出,糖化反應會使蛋白質結構變性,導致軟骨、皮膚等組織功能退化。例如,過多的糖分會加速軟骨的脆化,增加關節炎風險。此外,糖化反應還可能引發老化問題,如老人斑、認知功能下降,甚至與某些癌症風險相關。
蔡凱宙醫師表示, 糖化效應對關節及軟骨的損害尤為明顯。他指出,糖分攝取過多會導致蛋白質糖化,使關節的軟骨結構迅速脆化,最終引發關節炎及相關疼痛。此外,他還強調,糖分過量也可能與體內慢性發炎有關,進一步加劇關節及代謝疾病的風險。
蔡凱宙表示,曾有某位患者因長期飲用高糖手搖飲,導致膝關節炎反覆發作。醫師建議患者戒糖21天,結果症狀明顯改善,避免了進一步的手術風險。
另一位女性患者,65歲,因為體重問題和關節炎接受治療,醫師指導她戒糖並戒麩質。三周後,她的髖關節疼痛大幅緩解,甚至免於手術。同時,她的體重和水腫問題也顯著改善,展現了減糖的多重效益。
還有一名患者在過年期間因忍不住吃了5顆牛軋糖,導致原本已改善的膝蓋疼痛復發。此案例再次證明,糖分對關節炎的影響是即時且明顯的。
減糖的健康益處
短期益處:
-
穩定血糖,減少胰島素分泌壓力。
-
減輕腸胃負擔,提升消化功能。
長期益處:
-
降低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風險。
-
減緩關節退化,減少關節疼痛發生機率。
-
延緩皮膚老化,改善肌膚質感。
隱藏糖分:不可忽視的威脅
日常飲食中,許多糖分是隱藏在加工食品中的。例如:
-
手搖飲:一杯飲料的糖含量可能高達11–15顆方糖。
-
滷肉飯、炒丁香魚:這些鹹食經常添加糖以提升風味。
此外,高果糖玉米糖漿(HFCS)更是隱藏糖分中的“高危物質”,其甜度高、代謝負擔大,容易導致肝臟脂肪化及胰島素抵抗。
戒糖實踐:21天挑戰
-
避免加工食品與含糖飲料
選擇天然飲品如無糖茶、檸檬水,避免手搖飲及市售甜點。 -
選擇低糖水果
酪梨是理想選擇,幾乎不含果糖,且富含健康油脂,易於飽腹。 -
逐步降低甜度偏好
逐漸從全糖改為半糖,再到無糖,讓味覺適應天然的食物風味。 -
運用天然鹽
減糖過程中可適量補充天然鹽分,避免頭暈及電解質失衡。 -
多攝取超級食物
深綠色蔬菜(如十字花科植物)、堅果類、莓果等,含抗氧化劑與健康脂肪,能穩定血糖、提升代謝功能。
糖與慢性疾病的科學關聯
1. 糖尿病:
高糖飲食增加血糖波動,長期刺激胰島素分泌,導致胰島素阻抗及糖尿病。
2. 關節炎:
糖化效應破壞軟骨結構,加速關節退化。戒糖可減輕關節炎症狀,改善活動力。
3. 心血管疾病:
高糖飲食造成血管硬化,增加動脈粥樣硬化及高血壓風險。
4. 肝臟健康:
果糖代謝負擔集中於肝臟,類似酒精代謝,長期過量會引發非酒精性脂肪肝。
5. 認知功能退化:
研究顯示,糖分攝取過多可能影響大腦健康,增加認知障礙風險。
透過科技與生活方式輔助減糖
-
健康APP監控
許多應用程式可記錄糖分攝取量,幫助用戶設立健康目標。 -
穿戴裝置追蹤
智能手環或血糖監測儀可協助追蹤血糖變化,提供數據支持。 -
保持運動習慣
適量運動能幫助穩定血糖,提高胰島素敏感性,避免糖化副作用。
【往下看更多】
● 醫起看/小心鉛筆屎!衛福部示警6症狀 恐已罹患大腸癌
● 醫起看/西班牙人愛抽菸、習慣晚吃…卻比台人長壽!醫曝「1飲食關鍵」
● 醫起看/尪摔到骨折!妻幫洗澡發現1症狀 竟是睪丸癌
【今日最熱門】
● 2歲男童喊屁股痛 家長控幼園女助教疑猥褻
● 林襄同框黃小柔畫面流出!網見1幕怒了:禮貌去哪裡?
● 冬天騎車冷到爆!網推1便宜神物:無敵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