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急診「流感」的眉眉角角
最近兒科急診就是以腸病毒、流感、腺病毒及副流感的病人居多,而流感的病人也漸漸地增多。
因此疾管署提醒,隨著時序入冬,已進入呼吸道病毒活躍時期。
尚未接種流感疫苗之公費對象,尤其是65歲以上長者與學齡前幼兒等感染流感後易發生嚴重併發症之高風險族群,應儘速完成接種。
先聽我講個故事….
小明是個17歲的男孩。
幾年前的1月17日
這天早上,小明突然發高燒,還伴有咳嗽、咽喉痛、頭痛。
家人趕緊帶他去診所就醫,診所醫師檢測了A流抗原,結果是陰性,於是醫師先開了退燒藥給小明,請他回家服用,並請家長協助觀察。
1月19日
小明早上起床後,精神狀態變差了,一直想睡覺,出現口齒不清,站立不穩,走路也走不穩。
爸爸、媽媽被這景象嚇壞了,急忙把小明送到兒科急診。
小明到兒科急診後,檢傷資料顯示:T 39.0℃,P 112次/分,R 22次/分,BP 90/60mmHg,昏迷指數12分。
但小明意識不清的情形加重,並且在急診室裏出現抽搐,運動、感覺功能障礙,因此兒科急診醫師當下立即將小明轉到小兒加護病房治療。
住院後,小明A型流感快篩陽性,核磁共振檢查結果是急性壞死性腦病變。
所幸小明經過2星期多的密集治療後,順利住院並神經科門診追蹤。
最後診斷是是A型流感(H3N2)相關性腦病變/腦炎( IAE)。
「流感病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所引起。
流感病毒是一種RNA病毒,屬於正黏液病毒科 (Orthomyxoviruses),根據病毒內部的核蛋白和基質蛋白抗原性的不同,我們常見的是A型、B型流感病毒。
A型流感病毒依其表面的2種重要抗原-血球凝集素(H)和神經胺酸酶(N)的不同組合,分為多種亞型,例如H1N1、H3N2等。
B型流感病毒則分為2種亞型(Yamagata系和Victoria系)。
兒童在流感流行季節通常是易感人群,是流感病毒傳播鏈中的重要環節,特別是在學校、托兒所及幼兒園等集體環境中傳播較為頻繁。
流行性感冒典型症狀包括發燒、咳嗽、喉嚨痛、流鼻水、肌肉疼痛、頭痛和疲倦。
但隨著年紀大小會有不同的表現。
0~3歲兒童,流感的症狀不典型,可能表現出食慾不振、易哭鬧、呼吸急促等症狀。
3~6歲兒童多表現為明顯的發燒、咳嗽和喉嚨痛,活動較平常減少。
6歲以上兒童症狀接近成人,可能出現寒顫、高燒,全身症狀(肌肉酸痛、疲倦等)較明顯。
「兒童流感比較擔心的是併發症!」
流感除了在上呼吸道造成感染外,另在部份兒童病人造成呼吸,心血管, 神經系統或是繼發性的細菌感染併發症。
以流感重症併發神經系統併發症來說,神經系統併發症多在2天內出現,包括流感相關性腦病變/腦炎(IAE)、腦膜炎、脊髓炎、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rre syndrome) (GBS)等。
「流感相關性腦病變/腦炎(IAE)」
IAE是兒童流感病毒感染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IAE 的特點是在流感病毒感染的急性期出現一系列中樞神經系統 (CNS) 功能障礙。
IAE患者在發病初期可出現典型的流感症狀,短時間內可出現意識喪失、反覆抽搐、運動或感覺功能障礙等神經系統症狀,繼而出現腦幹衰竭。
儘管 IAE 的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但「細胞激素風暴」假說已被廣泛討論。
這一假設說明流感病毒感染會在宿主生物體中引起炎症反應,從而引發細胞激素的增加。
細胞激素的增加導致細胞激素風暴通過受損的血腦屏障進入中樞神經系統並引起病變。
此外,相關研究資料還顯示,其發病機制與流感病毒直接感染中樞神經系統、神經膠質細胞活化、代謝紊亂、遺傳因素和病毒突變等有關。
IAE在5歲以下兒童最為多見,且年齡小的患者普遍預後較差。
雖然在台灣,流感重症併發神經系統併發症的發生機率並不高,但還是提醒第一線醫師及家長注意。
目前「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及其嚴重併發症最有效的方法。
疫苗可顯著降低得到流感及其嚴重併發症的風險。
●吳昌騰/林口長庚醫院兒童一般醫學科/兒科急診/兒童急重症醫學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 》粉專
●以上言論不代表東森新聞立場
【往下看更多】
● 醫起看/新冠解封沒人戴口罩了! 醫憂1疾病恐大流行
● 氣溫驟降疫情恐升溫! 新北衛生局籲學生族群踴躍接種流感、新冠疫苗
● 侵襲性腦脊髓膜炎驚現6例 秋冬是高危期
【今日最熱門】
● 周杰倫最終場嘉賓揭曉 經典歌一響全場嗨爆
● 徐巧芯「脫衣」聲援陳玉珍! 控吳沛憶、黃捷「霸凌」
● 高雄預售屋解約潮居冠 雙北仍火熱原因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