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著激流,從上而下,有夠刺激,宜蘭安農溪泛舟,每到夏天總吸引不少遊客,別小看這條溪,生態、觀光旅遊,兼具農田灌溉,現在還能發電。
全台第一座河川微水力的發電機組,就位在安農溪的中游,那麼可以看到,利用這樣的高低落差,帶動水輪機,光是一年就可以產出,75萬度的綠電,相當於是170戶家庭全年用電量,那麼這些綠電,將在明年通通賣給台積電。
「有一天,突然間有點腦洞大開!」恆水創電執行長鄒飛逯對著參訪團分享心得,他是在地居民,維護生態、參與河川認養多年,有一天突發奇想,豐沛河水用來發電會怎樣,結果他還真的找來夥伴,2019年成立新創企業,一家不到10人的小公司,竟然成功引進比利時渦輪水輪機,還產出綠電,連台積電都搶買。
恆水創電總經理廖弘毅表示,在台中后里的后里圳這邊,有一個案子是60KW的案子,會將在12月底完工,開始試運轉,然後另外一個雲林,在雲林的莿桐這邊,有另外一個案子,它會在明年第一季的時候開工,那另外彰化會在大概明年3月的時候開工。
廖弘毅進一步指出,其實全國潛力有多大,目前來講其實沒有一個很精確的盤整出來的數據,那麼以我們業者來講,或是我以一家,我自己公司的解決方案來說的話,我覺得會大概有20到30MW,我們可以在這5年內,5年內去開發出來,但是長遠來講,我相信如果在主管機關的主動積極的開發之下,應該也會有150MW這樣的一個能量,那對於台灣的再生能源,或是台灣的節能減碳的貢獻,我想在聯合國的數據裡面,其實小水力發電,它的生命週期,也就是這個電廠的生命週期,所有的東西的排碳量,其實是所有發電裡面最小的,以一個數據來講,它大概每一度電的排碳量大概是2公克到4公克,那通常我們在發電的產業裡面,核電來講,我們覺得它是排碳量最低的,事實上核電都還有每一度電都還有5公克的排碳量,所以小水力發電,其實基本上又是核電的一半,所以我想在全國的,在節能減碳這一方面,小水力是可以貢獻很大的非常有心力的。
用手機遠端監控,有如無人電廠,每一滴水,多次利用,名不經傳的小公司,正在用自身經歷和膽大的勇氣,要讓小水力在台遍地開花,除了微型水力發電,低碳排的地熱更是綠能之星。
發展潛力十足的地熱,在這幾年非常火紅,全台首座火山型地熱發電廠,就在新北金山區這座四磺子坪電廠,從開發到去年正式售電,幕後團隊並不是國家隊,而是來自民間。
將捷集團結元能源工程營運部副總林銘祥表示,我們在宜蘭、在這個新北的這個大屯山,都有實際的這個案場,已經投入營運,包括在行政程序上、在土地的取得上面,這個都給我們造成在地熱能開發,造成很大的障礙,抗腐蝕的這個環境一個技術的突破,這個我們也是一直都在努力當中。
林銘祥指出,地熱能是一個在台灣算是一個全新的一個產業,大家對於這個應該是說資金在對於這方面的投入,它存在一些不確定性,不確定性就會影響到他們的意願,當然透過幾個陸陸續續的這些案場的成功的案例,我想未來在整個地熱產業的這個財務模型上面,會更加的一個透明化,那也會讓願意投進來的資金,看到更明確的方向。
經濟部能源署副署長李君禮表示,沒有真正的去鑽井、去探勘,我們就不知道它(地熱)潛能有多少,那這也造成過去,地熱開發的風險在國內是比較高,那麼投資的業者是比較猶豫,除了我們國內現有中油台電的能量以外,我們會引進國外鑽井團隊來到台灣,那我們希望能夠在2030年,甚至2028年以前,就把這個能量擴展到1000MW。
民營廠商默默努力,成了台灣綠電的隱形冠軍,經濟部也籌組''地熱發電國家隊'',要突破深層開發技術,中央與地方合作,要讓2030年綠電占比30%,順利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