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颱風昨(12)日晚間7時登陸屏東,氣象署表示,這是1967年來首個11月登陸的颱風。雖然鳳凰不久後即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但颱風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共伴效應影響,為北部、東部地區帶來豪雨,蘇澳更創下歷史第二高的單日最大雨量紀錄。這場豪雨也導致蘇澳市區淹水,最深達一層樓高,再現15年前梅姬颱風噩夢。
鳳凰豪雨灌東北部 蘇澳創歷史第二高單日最大雨量
鳳凰颱風與東北季風共伴效應為北、東部帶來豪雨。內政部消防署統計,截至今日上午8時,全國累計災情共489件、95人受傷,災情以宜蘭最多,達214件。
在宜蘭蘇澳地區,11日晚間暴雨使得蘇澳溪暴漲,造成市區時隔15年再遇水患,最深達一層樓高。《中央社》報導,蘇澳鎮長李明哲昨日上午勘災時接受媒體聯訪表示,此次淹水災情嚴重,許多人家中淹水高度達130~140公分,生財器具等全泡水。李明哲昨日也在臉書發文指出,經蘇澳鎮22位里長初步盤點回報,目視屋內進水戶數約有3200戶。
此次颱風致災,令當地人想起15年前梅姬颱風的惡夢。根據公共電視《我們的島》的紀錄,2010年10月21日,受梅姬颱風與東北季風共伴效應影響,蘇澳一小時之內降下181.5毫米雨量,部分低窪地區甚至水淹兩層樓高。
根據中央氣象署統計,11日宜蘭蘇澳測得日累積雨量648.5毫米、基隆則測得日累積雨量269毫米,皆達該測站11月單日最大雨量紀錄。其中蘇澳更是創下該站歷史第二高單日最大雨量紀錄,僅次於2010年梅姬颱風。
氣象署統計,自10日0時起,截至昨日晚間8時,累積雨量前四名分別為宜蘭東澳嶺1065毫米、新北大粗坑735毫米、台北擎天崗569毫米、台東金針山473毫米。
蘇澳新分洪道計畫經費尚未到位
水患也讓蘇澳的治洪問題再掀討論。李明哲昨日勘災時向中央建議,2013年蘇澳溪分洪道計畫目前雖已獲核定,但經費仍未到位,盼中央能盡速補足經費,讓鎮民不再飽受水災之苦。行政院長卓榮泰到場勘災時回應,待土地完成徵收後,將逐年編列預算,承諾蘇澳溪分洪道工程一定如期完工。
根據宜蘭縣政府水利資源處,蘇澳溪分洪工程計畫源於2010年梅姬颱風帶來的水災。採用200年重現期距降雨條件下分洪比80%作為標準設計分洪道,由蘇澳溪主流、猴猴坑溪匯入口下游約300公尺右岸處,分洪引至內埤海岸南側出海。
根據公視新聞,蘇澳溪分洪道原本預計明(2026)年完工,但因疫情後原物料價格上漲等因素提高工程經費,預計竣工期程延至2028年底。完工後,將成為繼新北市員山子分洪道後全國第二座分洪道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