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中國古代一直歌頌一種鳥類,許多詩歌流傳至今,仍受眾人熟知。不過,牠們並不會築巢、不會孵蛋,繁衍完全是依靠別種鳥類。
![這種鳥不會築巢、不會孵蛋。(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https://img.news.ebc.net.tw/EbcNews/news/2024/11/20/1732127197_85424.jpg)
根據《搜狐網》報導,杜鵑鳥,又名布穀鳥,在中國古典文學中擁有多個詩意別稱,如「杜宇」、「子規」和「催歸」。關於杜鵑的詩歌更是數不勝數,展現了古人對這種鳥類深厚的情感。李賀曾寫道:「夜雨岡頭食蓁子,杜鵑口血老夫淚」,勾勒出杜鵑啼血的悲壯景象;李商隱的「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則將杜鵑與傳說中的望帝相聯繫,寄託無盡哀思;白居易也有詩句感慨:「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以杜鵑啼聲表現深山幽怨。
![杜鵑鳥,又名布穀鳥。(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https://img.news.ebc.net.tw/EbcNews/news/2024/11/20/1732127248_24805.jpg)
杜鵑的鳴叫不僅成為詩人筆下的意象,也被古人視為農事時令的象徵,長久以來一直被古人當做寶貝。因其鳴聲多朝北方,六、七月間更是日夜不歇,農民們便以其聲音為預報,提醒即將進入農忙階段。然而,杜鵑鳥的生活習性卻與古人讚美的詩意大相逕庭。事實上,杜鵑鳥以其「寄生繁殖」行為著稱:牠們將自己的蛋產於其他鳥類的巢中,讓寄主承擔孵化和育雛的責任。杜鵑雛鳥孵化後,會將其他鳥蛋或雛鳥推出巢外,獨佔資源,展現出殘酷的一面。
![杜鵑的鳴叫成為詩人筆下的意象。(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https://img.news.ebc.net.tw/EbcNews/news/2024/11/20/1732127304_13937.jpg)
根據《COUNTRY LIFE》報導,杜鵑鳥不僅不撫養自己的幼鳥,還將繁殖責任「外包」給其他鳥類,堪稱自然界的「騙子」。杜鵑鳥是英國唯一不自行撫養幼鳥的鳥類,牠們選擇將自己的蛋產於其他鳥類的巢中,將孵化與育雛的責任推給「寄主」。常見受害鳥類包括草地鷚、知更鳥、蘆葦鶯等。更令人震驚的是,杜鵑雛鳥孵化後,會將巢中其他鳥蛋或幼鳥推落,獨佔所有的食物與照顧。
若將杜鵑的行為以人類標準衡量,牠們可能被視為不擇手段的「騙子」或「流氓」。但在生態學家眼中,這是進化的結果,也是杜鵑適應環境的策略。杜鵑的寄生繁殖雖令人咋舌,但亦顯示出自然界的複雜與殘酷。
【往下看更多】
● 人類滅絕後世界大亂? 科學家揭露1生物「接管地球」
● 美五角大廈揭「757件」UFO目擊 坦承:無法解釋
● 她見「夜空閃紅光」驚呼:是UFO 影片公開眾網傻眼
【今日最熱門】
● 陳啟昱拋妻棄子只為「酒店名花」 御姐甜美照曝光
● 軍人約打手遊 正妹獻初夜「大戰3次」崩潰哭了
● 快刷存摺!2津貼今入帳 本月還有13筆等你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