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00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根據一項最新研究報告指出,隨著氣候變遷,2040年之前適合「埃及斑蚊」生存的縣市,可能會上移至台中、花蓮等地;學者解釋,以往認為「埃及斑蚊」北界只到嘉義,但去年雲林北港已發現其「拓殖」蹤跡,有向北擴展跡象。
拓殖
指生物移到新地點後,能夠在那裡繁殖並產生後代;若能大量繁衍,則稱為「立足」。

登革熱範圍是否會北移,一直都是防治疫病關心重點。
由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委托國家衛生研究院進行「113年氣候變遷調適-病媒蚊變遷與推估計畫」,日前公布成果。
報告推估,台中市與花蓮市在2021至2040年間,是「埃及斑蚊」可能分布地點,意即近20年間,這兩個城市可能受氣候變遷影響、環境條件改變,變得適合「埃及斑蚊」生存,成為須加強監測、控制病媒蚊地區。

計畫主持人、國衛院專案技術助研究員黃旌集博士表示,過去調查顯示,埃及斑蚊北界,習慣上不會越過北迴歸線,即在嘉義以南;但去年調查,雲林北港地區已發現埃及斑蚊幼蟲、雄蚊與雌蚊,這代表埃及斑蚊已在當地「拓殖」並繁殖;也就是埃及斑蚊分布已向北擴展。
黃旌集解釋,這份報告是利用氣候模型推估,結合當前病媒蚊在台灣分布與氣候資料(如氣溫、濕度、雨量等19種環境因子)判斷適合蚊子生存條件,模型進一步利用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全球氣候變遷情境(例如升溫攝氏1.5度或2度),推估未來這些適合蚊子生存的氣候條件可能出現在哪些地區。
不過,黃旌集指出,最近一次今年7月進行的擴大調查顯示,雲林北港地區埃及斑蚊分布點位,有減少趨勢,初步認為防治措施有效。
黃旌集強調,這項模型推估結果還是存在不確定性,因為它建立在「推估再推估」基礎上,包括氣候資料的降尺度處理及未來氣候情境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