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鑫專欄/從田間對唱到比賽演出 山歌傳承的新境界's OG Image

楊國鑫專欄/從田間對唱到比賽演出 山歌傳承的新境界

更新時間:2025/09/03 02:30
尚無人精選
icon-dot
文/楊國鑫 長年深耕台灣客家研究,專注於客家歌謠與客家議題,現任教於新竹縣內思高工 山歌的分類與衍生態山歌的定...
0:00/0:00

文/楊國鑫

長年深耕台灣客家研究,專注於客家歌謠與客家議題,現任教於新竹縣內思高工

山歌的分類與衍生態山歌的定位

我將台灣客家山歌依其型態與功能,分為四大類:原生態山歌、次生態山歌、衍生態山歌與媒體山歌。其中,衍生態山歌是一種明確以表演為主體的山歌樣態,不再訴諸田間勞動、戀愛對唱等生活場景,而是經過設計、排練,走上舞台,成為欣賞性的文化展演。

回到山上:林德富的山歌迎賓

我的老友,芎林鄉鹿寮坑的山歌大王林德富,始終希望山歌能「回到山上」。2003年新竹縣舉辦桐花祭,他特別到寶山鄉沙湖瀝藝術園區參加開幕記者會,並與當時的客委會主委葉菊蘭即席對唱山歌,歌聲嘹亮,令人驚艷。這段山歌雖看似即興,其實是事先安排好的迎賓演出,我將之歸類為衍生態山歌,也就是表演式山歌。

舞蹈與歌聲的結合:身體唱歌的實驗

同一年的桐花祭開幕晚會,我的老友,光環舞集總監劉紹爐老師,則以現代舞作品《身音書寫》呈現「明月山水舞桐花」的境界。三位舞者一邊跳舞、一邊唱山歌,肢體與聲音交織出迷人的美學畫面。這種山歌與劇場藝術的跨界結合,無疑也是衍生態山歌的新型展現。

學者登台:楊兆禎與山歌獨唱會

我的同鄉長輩楊兆禎教授,是鄧雨賢在芎林公學校任教時的學生。他編著了台灣第一本系統研究客家民謠的專書《客家民謠九腔十八調的研究》。1964年,他在台北國際學社舉辦個人演唱會,首度將客家山歌「山歌仔」納入正式節目,成為台灣第一位將山歌帶入音樂廳的聲樂家。這樣的演出,不論內容多麼貼近原生態山歌,其形式已轉化為衍生態山歌了。

1988年三台雜誌三週年晚會在頭份國小大禮堂舉辦,楊兆禎(左)與何易峰(右)唱完山歌後合影留念,他們唱的是衍生態山歌,也是表演式山歌。楊國鑫攝
1988年三台雜誌三週年晚會在頭份國小大禮堂舉辦,楊兆禎(左)與何易峰(右)唱完山歌後合影留念,他們唱的是衍生態山歌,也是表演式山歌。楊國鑫攝

比賽的舞台:林本炫教授的山歌之路

聯合大學客家學院林本炫教授,連續四年參加苗栗銅鑼的山歌比賽,2025年終於榮獲「優勝」,拿下獎盃與獎金。他所演唱的「老山歌」,雖是傳統曲調,歌詞卻是主辦單位提供,事前熟記,且無人對唱,唱完即由評審打分數,實為一場競技性的表演。這類比賽山歌,正是衍生態山歌的另一種舞台形式。

回應質疑:讀書人真的開始唱山歌了嗎?

或許會有人質疑:你不是曾說過「讀書人不唱山歌」嗎?怎麼現在大學教授也唱起山歌來了?

我要說明的是:第一,早年確實有讀書人與沒讀書人的社會分野。我外婆與阿太都不識字,她們能聽說客語,卻無法書寫閱讀。這類勞動族群在田間唱山歌,是日常表現;而讀書人則多活躍於教室與書房,與山歌相距甚遠。

第二,今日社會幾乎人人受教育,「讀書人不唱山歌」的舊分野已不復存在,但人們的生活環境已脫離山野,唱山歌的人反而更稀少。

第三,我所謂「讀書人不唱山歌」,指的是不唱原生態山歌。林教授唱的是比賽的衍生態山歌,歌詞固定、形式競賽、無人應對,與山間男女的即興對唱相去甚遠。

2025年苗栗聯合大學客家學院林本炫教授(左三),參加山歌比賽,唱完山歌後得到優勝,又頒獎盃也頒獎金。他唱的是衍生態山歌,也是表演式山歌。曾年有攝
2025年苗栗聯合大學客家學院林本炫教授(左三),參加山歌比賽,唱完山歌後得到優勝,又頒獎盃也頒獎金。他唱的是衍生態山歌,也是表演式山歌。曾年有攝

衍生態山歌的特質與未來

衍生態山歌,是經過編排、設計與排練的山歌形式。表演者通常會事先準備好歌詞,有時甚至印製歌詞單分送觀眾。演出者可能獲得酬勞或打賞,若參加比賽,也可能奪得獎金與獎盃。更進一步,獲獎者甚至可能受到唱片公司青睞,錄製成商業唱片,進一步轉化為媒體山歌,邁入更廣泛的傳播領域。

山歌,走上舞台的新生命

從山野田間的即興對唱,到劇場舞台的精緻展演,衍生態山歌已經打開客家歌謠的新局面。在民間團體與政府資源的共同推動下,這種表演式山歌未來勢必更加多樣與蓬勃。山歌不再只是回憶的聲音,而是活生生的文化實踐與創新。我們拭目以待,看見山歌在時代的舞台上綻放更多可能。

楊國鑫專欄/山歌從歡唱到禁唱:禮教束縛之下的自由之歌

文/楊國鑫 長年深耕台灣客家研究,專注於客家歌謠與客家議題,現任教於新竹縣內思高工 我們所熟知的客家山歌,有本…

楊國鑫專欄/台灣客家山歌演變 從山間田野到都會人為

文/楊國鑫 台灣客家研究的學者,長期研究客家歌謠及客家問題,現任教於新竹縣內思高工。 山歌的演變:從自然到人為…

楊國鑫專欄/從文化土壤 談山歌生成與本質

文/楊國鑫 台灣客家研究的學者,長期研究客家歌謠及客家問題,現任教於新竹縣內思高工。 學問的開端,便是分類。凡…

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