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東部海域7日發生規模6.2地震,9日再傳出澎湖漁民捕獲俗稱「地震魚」的皇帶魚,引發坊間擔憂將有災難來襲。對此,有專家出面作出解釋。
海生館科學教育組助理研究院陳勇輝表示,皇帶魚棲息於深海,偶爾會上浮到淺海區域,並因出現時間與地震發生時間相近,被民間流傳與地震有關。但依目前科學統計與研究,皇帶魚等深海魚類,其出沒與地震沒有明確關聯。
陳勇輝進一步指出,這些罕見魚類出現在淺海,可能與洋流改變、魚的自身健康情況或其他環境因素有關,期盼民眾「別再誤會啦」。
皇帶魚分布於太平洋、印度洋及大西洋,通常棲息在200到500公尺深海,可生長至7到8公尺長,是已知現存的最長硬骨魚類。而民間自古相信,如果有地震魚被捕獲,不久後就會發生地震。
【往下看更多】
● 楊柳颱風最新路徑曝 氣象署:這天海、陸警齊發機率高
● 臉譜文化重要推廣者 知名面師 「芭樂師」林自賢驚傳病逝
● 楊柳持續增強「恐登陸台灣」最新暴風侵襲率曝光
【今日最熱門】
● 嘉義色男見美女停車場彎腰 「DNA弄她臉上」下場慘了!
● 神預言柯文哲「66歲空亡」 命理師再出手!曝賴清德連任機率
● 只因尿褲子!美國5歲女童遭狠父打死 屍體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