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o image

「聲音的臺灣史研討會」首移師六堆舉行 聚焦客家音樂研究

更新時間:2025/08/08 08:45
尚無人精選
icon-dot
【客庄中心/綜合報導】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與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共同主辦的第六屆「聲音的臺灣史研討會」,今...
0:00/0:00

【客庄中心/綜合報導】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與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共同主辦的第六屆「聲音的臺灣史研討會」,今天(8日)首度移師六堆客家文化園區舉行,展現兩大文化機構在學術研究與文化推廣的合作成果。本屆研討會以「唱片產業與文化製作」為主題,匯集音樂學、歷史學、人類學等跨領域學者,共同探討聲音文化資產的多元樣貌,並特別聚焦客家音樂研究。

臺日學者跨界交流 深化聲音歷史研究

「聲音的臺灣史研討會」從2017年創辦以來,已成為臺灣聲音研究的重要學術平台。本屆會議邀請到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副館長福岡正太教授,發表演講揭示「聲音載體如何反映社會文化變遷」。此外,來自日本奈良教育大學教授劉麟玉、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教授王櫻芬,也將發表專題演講。會議期間,除了學術論文發表,也安排結合唱片展演的音樂演出,讓學術與藝術相互激盪。

客家文化發展中心主任何金樑表示,此次研討會的開幕演出特別邀請了竹頭背客家八音團,演奏〈大團圓〉、〈搖兒歌〉及〈半山謠〉等客家傳統樂曲,別具深意。

客發中心近年與日本民族學博物館持續深化交流,在兩位日本教授協助下,研究日本民博館藏的客家唱片音檔,出版專書《客音繞樑78轉》,系統性地整理日治時期的客家八音與採茶戲唱片目錄。

客發中心強化有聲典藏 推動客家音樂永續發展

何金樑指出,客發中心近年購置遠東及美樂唱片版權,完成78轉蟲膠客家唱片的數位化。未來,中心將持續推動六堆地區客家八音的應用調查研究,執行「遠東唱片有聲文物暨數位典藏研究計畫」,強化典藏資料的詮釋與保存。

何金樑強調,未來將持續與臺史博合作,徵集聲音史料、訪談口述歷史、建置客家音樂數位資料庫,策劃相關展覽與教育推廣活動,共同開創客家音樂研究與展示新局。

第六屆「聲音的臺灣史研討會」首度移師六堆園區舉辦,與會貴賓大合影(左起黃啟仁委員、陳永森校長、張隆志館長、何金樑主任、福岡正太副館長、劉麟玉教授、王櫻芬特聘教授、劉仕彩委員)
第六屆「聲音的臺灣史研討會」首度移師六堆園區舉辦,與會貴賓大合影(左起黃啟仁委員、陳永森校長、張隆志館長、何金樑主任、福岡正太副館長、劉麟玉教授、王櫻芬特聘教授、劉仕彩委員)
第六屆「聲音的臺灣史研討會」首度移師六堆園區舉辦,開幕由客家八音演奏客家傳統歌謠。
第六屆「聲音的臺灣史研討會」首度移師六堆園區舉辦,開幕由客家八音演奏客家傳統歌謠。
第六屆「聲音的臺灣史研討會」首度移師六堆園區舉辦,由與會學者合影(左起王裕元副研究員、施炳華教授、何金樑主任、張隆志館長、張維瑛副研究員、顏上晴教授、陳怡宏研究員、劉麟玉教授、福岡正太副館長、菊池秀明教授、王櫻芬教授)
第六屆「聲音的臺灣史研討會」首度移師六堆園區舉辦,由與會學者合影(左起王裕元副研究員、施炳華教授、何金樑主任、張隆志館長、張維瑛副研究員、顏上晴教授、陳怡宏研究員、劉麟玉教授、福岡正太副館長、菊池秀明教授、王櫻芬教授)
第六屆「聲音的臺灣史研討會」首度移師六堆園區舉辦,臺史博館長張隆志致詞。
第六屆「聲音的臺灣史研討會」首度移師六堆園區舉辦,臺史博館長張隆志致詞。

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