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衛生福利部109年國人十大死因資料顯示,慢性疾病占超過一半,包含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日前初日診所減重暨家醫科醫師魏士航示警,慢性發炎不僅會引發多種常見疾病,甚至是癌症的潛在因素之一。
魏士航醫師在臉書發文指出,適度的發炎反應對身體修復至關重要,但當發炎變得異常且持續時間過長,便會促進三高、肥胖,甚至癌症等健康問題,因此慢性發炎也被稱為「萬病之源」。
魏士航表示性發炎的症狀多不明顯,其中「疲勞感」常被人忽略,許多人將疲勞歸因於睡眠不足,未察覺這可能是體內慢性發炎的信號。魏士航表示,疲勞感是他診間常見的減重患者抱怨之一。尤其是當疲勞來自體內慢性發炎而非活動過多時,真正有效的方法是從生活方式入手,而不是依賴咖啡或提神飲品來短暫掩蓋這種狀態。
魏士航解釋了慢性發炎導致疲勞的四個主要機制,像是促炎細胞激素影響中樞神經,發炎反應產生的細胞激素(如IL-6、TNF等)會通過血腦屏障,抑制如多巴胺和血清素等神經傳導物質的合成,進而引起疲勞、動機下降和注意力不集中;壓力反應系統(HPA軸)失衡,HPA軸由下視丘、腦下垂體和腎上腺組成,正常情況下具有抗發炎功能。然而慢性發炎會降低其活性,導致促炎細胞激素增加,形成惡性循環,同時HPA軸過度刺激會促使肌肉和脂肪組織分解,加重身體疲勞。
此外,還有迷走神經訊息傳遞異常,當IL-1β和TNF-α等促炎細胞激素增加時,會刺激迷走神經向大腦傳遞疲勞感訊號,同時調動抗炎反應,但這一反應若過度,便會引發疲勞與不適;神經傳導物質受損,促炎細胞激素會導致芳香族氨基酸羥化酶缺乏,影響多巴胺和血清素等神經傳導物質的生成。發炎過程中產生的活性氧化物也會產生神經毒性,導致疲勞。
魏士航提醒,如果疲勞來自於莫名的沒有動力感,應考慮調整生活方式,而非僅依賴提神飲品。他建議採用「抗發炎飲食」來減少身體的發炎狀態,包括多攝取綠葉蔬菜、植物多酚、豆類、ω-3脂肪酸及香料等,並結合健康生活習慣,以達到全面的抗發炎效果。
魏士航先前也曾分享了五類具有抗發炎作用的食物,建議民眾可從飲食著手,改善發炎狀況,包括綠葉蔬菜,例如菠菜、羽衣甘藍,含抗氧化物質、維生素E、C和膳食纖維;植物多酚,例如莓果、柑橘類、洋蔥、咖啡和茶,可清除自由基並調節發炎細胞活性,降低氧化壓力;豆類,如紅豆、黑豆和黃豆,富含益生元,有助於腸道益生菌的生長;ω-3不飽和脂肪酸,例如核桃、魚油及深海魚類,可競爭性降低促發炎的ω-6脂肪酸作用,維持脂肪酸平衡;香料,如薑黃、生薑、辣椒等,含生物活性化合物,有助於降低促發炎因子的分泌。
魏士航醫師呼籲,日常中若能積極調整生活方式,從飲食、運動到睡眠等多方面入手,能更有效地管理體內發炎反應,降低健康風險。
【往下看更多】
● 影/《絕命終結站、糖果人》東尼陶德離世 享壽69歲
● 北部酒店妹爆染上愛滋!尋芳客也中標 業者急抽血檢驗
● 醫起看/她脫衣驚覺「有奶香」 一票人喊男友超愛!專家揭原因
【今日最熱門】
● 館長稱沈慶京「甘願」給柯文哲錢 黃智賢:貪汙除罪化
● Tommy疑當小王!新片留言板遭灌爆 網揪疑點:默認了
● Costco股價創新高!將開29家新分店 地點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