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依璇/綜合報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女子足球隊爆出長期強迫隊員「抽血換學分」,去年遭退隊的學生簡奇陞率先公開經歷,引發社會譁然。據了解,學生若拒絕配合,就可能被校方以退隊、扣學分等手段施壓。隨著輿論發酵,教育部與檢調單位近日才開始啟動調查與懲處。簡奇陞直言,「去年年底就已經說要銷毀資料了,現在查要查什麼?」
事件爆發後,台師大校方終於正面回應,簡奇陞指出,「如果沒有網友關注這件事,昨天的記者會根本也不會成。我們早就看到師大的報告、早就決定要站出來,沒想到台灣民眾比我還生氣。」他形容,輿論的怒火「燒到台師大滅不了,為什麼滅不了?滅火器還在我手上啊,為了要抽血的滅火器。」
他強調,「我們沒有不原諒,我們要的從來就是一句誠懇的道歉,就這樣而已。」台師大的校訓是「誠正勤樸」,但是至今仍沒有一句真心致歉,反而還有校內人士「說我們錯、說我們誤會、酸我們,」公開質疑受害者。
簡奇陞也質疑調查程序的真實性。他指出,台師大學術倫理委員會在報告中稱曾「電訪十名學生」,但他自己與受影響的同儕中,沒有人曾接到相關電話。「請問這十個是誰?你真的有問嗎?」
針對外界關心的血液流向,簡奇陞表示,相較於血到底抽了多少、被用在哪裡,他更在意的是這些被迫參與的學生、和他們內心留下的傷。「心理學裡有說,未竟事務是過不去的。他們的心結要怎麼解開?他們失去的要怎麼還?還那些血也沒有用。」
簡奇陞說,比起補償,學生想要的是真正的理解與支持。「先讓他們說出來。噎在喉嚨裡,好幾年沒辦法說出口的話,到昨天大家才慢慢說出來。只有說出來,這個結才有機會解開,他們的心裡才過得去,未來才可以進到人生下一階段。」
簡奇陞認為,考量到公正性,教育部不會補發學籍,但仍應面對學生的實際損失,提供具體協議與心理諮商資源。「不管是你、是我;不管是霸凌者、被霸者,心理支持真的很重要。」他說,希望能提供安全的諮商場所與名單,並且「不要只有在台北設點,因為那些離開的、散落的人,不是只在台北。」
讓簡奇陞站出來的動力,是一張張受害同學的臉孔。「我每次講得氣憤填膺的時候,腦海裡就是浮現他們的臉、他們當初的崩潰、被逼到走投無路的樣子。」為什麼一個教育體制,會讓這麼好的學生,在這麼好的大學裡,遭遇這樣的事?且事發之後的處理態度,更讓人難以接受。
「如果我是為了談判、為了學位,只要檯面下跟教練說『我要提告,你讓我畢業』。」如今選擇站出來,就是放棄談判籌碼。「因為我們不希望這種事發生在別人身上。」並且讓更多受害者知道,他們不是孤單的,「我們要吹哨,要吹夠大聲,吹到做壞事的人會怕,吹到受害的學生知道,他們還有一個管道,不要走投無路。」
對於外界質疑立委與公益團體「蹭熱度」,簡奇陞也回應:「沒有浮上檯面的事,不代表沒有發生。」他指出,從去年事件爆發時,立委陳培瑜和范雲就一直與他們保持聯絡,並持續詢問教育部和台師大。「我們自己的聲音,台師大能聽到嗎?沒有透過教育部的發函、公文,這件事會有今天的進度嗎?」
外界關注血液抽了多少、去了哪裡,這固然是人民追求的公道,簡奇陞指出,對他而言重要的是那些親身經歷事件的學生、那些他的同學、學姊與學妹。「今天有一群學生被欺負,他們的人權被剝奪了。人權是所有台灣人共同的價值,是民主社會最基本的立場。」
台灣足球發展協會理事長石明謹表示,簡奇陞從小立志要考上師範大學、想要站上頂尖足球舞台,憑著自己十多年的努力,兩個目標都達到了,卻是人生惡夢的開始。儘管曾經想站出來,但家人擔心他畢業在即,勸他別與學校對立。直到近日抽血影片公開,家人才驚覺事態遠比想像中嚴重。
影片中,他在抽血時大哭,整個肘窩處一片紫青,抽血人員找不到血管,抽了好幾次才成功。憑藉自己的足球訓練與學業成功進入師大,但畢業卻是靠著每天被抽走的三管血。
石明謹說,這個非常勇敢的孩子,勇敢的站在所有人面前說話,比那些有決定權又不肯認錯的大人勇敢一百萬倍,今天站出來不是為了報復或是仇恨,是為了不要有下一個受害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