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川普關稅戰,連帶影響台股,週一開盤後股價重挫,雖川普已宣布暫緩關稅,不過仍帶來不少影響。至於美國關稅,對台灣藥品成本是否有影響嗎,姜冠宇醫師表示,「我傾向有」,因為如果是國際大藥廠,被強迫遷廠至美國維持美國市場,那損失會傾向由其他國家市場來彌補損失,所以就會抬升全球的價格,這會是非常長遠的影響,這就是「全球抬價」,只會抬不會降。
姜冠宇說,即便許多大規模的國際非營利組織在倡議價格透明都無法對抗的現象與趨勢,於生產線在台灣的藥品,又尤其在健保之內者,只要政府單位,如健保署,願意投注資源,應該是在民眾端感覺會還好,但是醫療資源的全貌不是只有健保,實際上我們治療過程,醫療人員很容易問家屬某些項目是否願意自費,在健保範疇之外的藥品、醫材,臨床實務上多,仍然有很大程度影響基層醫療服務的運作,尤其正在進行的癌症新藥基金。
姜冠宇也提出三個建議,包括對內,要重新考慮投資生技產業,鼓勵在台製造,尤其要加強鼓勵「自費高成本」藥品在台設廠,姜冠宇也舉例新加坡憑藉完善的生物製藥基礎設施,吸引阿斯利康投資15億美元,建立首個端到端ADC生產設施,涵蓋抗體表達、毒素合成與藥物偶聯全流程,設計年產能達500萬劑,現在全世界已經不是在搶藥,而是在搶製藥生產線,以進一步降低國內藥價。
第二對外,同步協助美方建廠,川普課藥物稅,因為就是疫情導致被斷藥品進口,那時才發現生產線在外,導致他被拜登超車,所以關稅是連同半導體一起重視,認為是戰爭資源,但是協助投資美國建藥廠,關係緊密,未來是有更多機會拿得技術分享,或降低進口回台灣成本的籌碼。
第三檢視各類藥品、生技產品全球原料與生產線,很多藥品母公司設在某些特定國家,原料來自某些國家,製造又在某些不同圈子的國家,這些都有跡可循只是我們目前似乎有個數據是,原料78%不能再更高的,他也提及是「來自我們不太友善被課了145%的國家這個就可以檢討一下怎麼改善,也許,和印度的關係,就要加強。姜冠宇強調,藥品也很現實,不是疫病爆發時缺,戰爭也會缺。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