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o image

童書書房》法國作家Marion Brunet獲頒2025年林格倫紀念獎,麥克・巴奈特成為美國國家青少年文學大使,及其他藝文短訊

更新時間:2025/04/13 01:00
尚無人精選
icon-dot

【2025年林格倫紀念獎】

本年度林格倫紀念獎(ALMA)共有265位候選人獲得提名,包含世界各地優異的兒童文學創作者、插畫家及閱讀推廣機構,來自72個國家和地區,較上屆新增81位候選人。

2025年林格倫紀念獎得主為法國青少年文學家Marion Brunet,1976生,現居馬賽。評審團認為她的作品具備多元性和跨越國界的特質:「Marion Brunet的小說常以年輕人為主角,他們身陷危機、生活發生巨變,一切都被推向了極限。她在寫作上堅持不懈,屢屢獲獎,作品內容豐富、風格多樣,許多方面都具備了超越性。Brunet以謹慎的態度面對文學類別的狹隘劃分,對她來說,青少年文學和成人文學之間並無顯著差異。她創作類型多元、自由遊走在不同的故事體裁:反烏托邦小說、恐怖驚悚小說,以及帶有冒險和幻想元素的故事。這些作品以風格獨特、清澈透明的語言寫成,時而展現了嚴酷的現實主義,每個細節都意義重大。」

此外,Brunet擅長以激烈變動的當下為背景,氣候危機和社會脆弱性是她書中反覆出現的主題,她的小說聚焦於熱門社會議題,對弱勢族群和反抗腐敗社會的年輕人進行了深刻的描繪。評審團認為,「Brunet透過寫作探索了黑暗和暴力,這些故事與神話和民間傳說的聯繫使它們永恆不朽。然而,在友誼、團結和大自然的美麗當中,我們也能找到反作用力。」Brunet的寫作從歷史出發,與法國冒險小說形成了自然的對話,可以看見她的作品與法國文豪雨果(Victor Hugo)及大仲馬(Alexander Dumas)間的相似處,善與惡的力量相互對抗。同時,她的作品也對當代社會有著深遠的影響。

以下為評審團推薦的Marion Brunet作品:

  • 2013年,Marion Brunet發表了首部青少年小說《姊妹》(Frangine),講述一對兄妹在兩位母親的陪伴下成長的故事。兩位女性透過試管嬰兒(體外人工受孕,IVF)組成家庭,小說聚焦於對同性戀恐懼的描寫,這份恐懼主要影響了該家庭中的女兒。
  • 2014年,《狼之口》(La gueule du loup),描寫兩個剛從高中畢業、性格截然相反的法國女孩,她們來到馬達加斯加尋找新體驗,在美麗的海灘度假。她們對任何事物都抱持著開放的態度,準備享受新獲得的自由。這是一則關於童年惡夢以及危險成人世界的成長寓言。
  • 2016年,《混亂》(Dans le désordre),描寫7個住在一起的年輕人,他們對追求美好世界的渴望是一致的,他們是理想主義者,不願意按照父母的規範生活。小說以一場抗議開始,也成為人物建構友誼的前奏曲,其中還包含一段激烈的愛情故事。

  • 2021年,《純灰色》(Plein gris),這部在法國受到極大關注的青少年小說,講述一群年輕人從布列塔尼航行到愛爾蘭,水、海洋和大自然是小說的重要元素,開場第一句話就把讀者帶入災難之中。船上狹窄的空間必須容納強烈的情感和不斷蔓延的猜疑,當暴風雨來臨時,這群年輕人不僅要駕駛帆船,還要控制船上的緊張氣氛,他們為了生存展開激烈的戰鬥,是一則令人感到幽閉恐怖的故事。
  • 2022年,《鬣狗的笑聲》(Des rires de hyènes),這部中篇小說描寫新來的高中老師朱利安在秋季學期開始時與他的學生見面,朱利安很興奮並渴望分享他對文學的熱愛,但事情並不如他想像的那樣發展。一名學生發起有計劃且全面性的活動來欺負新老師,小說殘酷的結局具有開放性的解讀。
  • 2024年,《伊洛斯》(Ilos),這部宏偉的反烏托邦三部曲發生在2052年,氣候危機達到頂峰,地中海一些社區已從地圖上消失了。故事的核心人物是諾拉內和她的弟弟,他們潛入被洪水淹沒的豪宅中尋找貴重物品,以便在這個不公平、沒有法律的社會中生存。一群年輕人帶頭反對社會的不公不義,他們培養出團結的精神,無論發生什麼事,都為未來帶來希望。

【2025年波隆那童書展SM基金會國際插畫獎】

今年,波隆那兒童書展SM基金會國際插畫獎(BCBF/Fundación SM)授予烏克蘭藝術家Maria Haiduk。她出生於赫爾松,作品《弒神》(Killing Gods)探討生態滅絕及人類與自然的關係,「我的作品與人類盲目消耗地球資源的時代有關,我真誠希望有助於引起更多人關注人類對自然和動物犯下的種族滅絕問題。」

Haiduk是該獎項迄今為止最年輕的獲獎者,評審團指出,「儘管她很年輕,作品卻展現出成熟而獨特的風格,繪畫的訊息清楚明瞭、令人浮想聯翩,以光線作為主要的敘事工具是作品的特點。她的作品提出深刻的社會批判,展現強烈的環境意識,呼籲人們對當前的消費模式進行反思。評審團成員對藝術家作品的影響力和潛力感到印象深刻,她的作品可說是大膽與敏銳度兼具。」

【2025-2026年美國國家青少年文學大使】


麥克・巴奈特 (圖片來源:「每個孩子都是讀者」官網

2008年由美國兒童圖書委員會(CBC)、慈善機構「每個孩子都是讀者」(Every Child a Reader),以及美國國會圖書館共同創立的「美國國家青少年文學大使」(National Ambassador for Young People’s Literature)計畫,每兩年選出一位當地的作家或插畫家,擔任閱讀推廣大使。該計畫如今邁入第17年,影響了成千上萬的年輕人、教育工作者和家長。

繪本作家麥克・巴奈特(Mac Barnett)日前被任命為2025-2026年美國國家青少年文學大使,是第9位擔任該職位的作家。巴奈特表示:「我全心全意相信兒童讀物有無限的可能性,也相信讀過這些書的孩子都很聰明。」他將在任期內走遍全美與兒童及青少年對話、倡議閱讀,並與家長、教師、圖書館員、出版社等致力於閱讀推廣的人們交談,提高全國對青少年文學重要性的認識。

獲獎無數的巴奈特自嘲,「身為兒童文學作家,我常被詢問是否要寫一本真正的書。被這麼問的意思是:你會寫一本給成年人看的書嗎?我現在已經很擅長回答這些問題了,以至於當我重複這句話時,聽起來不會感到絲毫惱火:兒童讀物是真正的書;兒童是理想的讀者,尤其是文學方面。」而他為成年人撰寫的第一本書《祕密之門:兒童文學為何重要》(La Porta Segreta: Perché i libri per bambini sono una cosa serissima)由義大利出版社Terre di mezzo出版,即是一本談論兒童文學重要性的專書,收錄他激勵人心的文章。

巴奈特認為每一位傑出的作家和優秀的讀者都應該知道兒童文學的重要性,但什麼是好的兒童讀物呢?「兒童讀物的種類應與成人讀物一樣多——孩子們能享受多樣化的書籍,無論在主題、觀點、體裁,甚至品質上都具備多樣性。我認為最好的兒童故事,就像最好的故事一樣,真實的講述作為一個人的意義。由於兒童的真實與成人不同,兒童文學作家必須對兒童的生活有特殊的敏感度。」

巴奈特在書中嚴肅且幽默的陳述他的觀點,捍衛兒童文學的潛力,打破歷史上最大的文學禁忌之一,「如果人們不認為兒童讀物是真正的書籍,在某種程度上,也不會認為兒童是真正的人,這麼一來,兒童將無法接觸真正的藝術。」然而,事實卻截然相反,「兒童閱讀文學小說的能力要比一般成年人好得多。」寫作20年,出版50多本書的巴奈特在《祕密之門》講述了為什麼兒童文學本身即是文學,以及兒童文學作家和讀者之間的聯繫有多麼緊密。

【出版新訊】


Pija Lindenbaum(圖片來源:SFIDE官網

瑞典繪本作家Pija Lindenbaum日前受邀前往義大利米蘭參加每年一度的 SFIDE(La scuola di tutti,適合所有人的學校)年會。已邁入第8屆的SFIDE,年度主題「培養批判性思維」,是當今教育界最雄心勃勃的目標之一。

「如何在學校培養批判性思考?對話、多元的價值、教學實踐的創新、人際關係的關懷是我們衡量自己的可能性!批判性思考讓我們重新掌握『話語線索』和選擇的意向,讓我們放下偏見。培養和接受批判精神訓練的學校是產生民主文化的學校,也是我們身為公民成長的地方。」

該活動提供各領域的教師深入培訓和交流的機會,幼兒園、小學、國中、高中、專業學院、大學、研究中心和成人教育皆有,為教師、校長、教育工作者、家長和學生安排了100多場活動。

Lindenbaum是瑞典當代最重要的繪本作家之一,1990年,她以出道作《艾斯瑪麗和她的七個小爸爸》(Else-Marie och småpapporna)一舉成名,作品總以幽默、敏銳而獨特的表達捍衛男孩和女孩做自己的權利。她的作品提出的問題長久縈繞在讀者心頭,如今已成為瑞典兒童文學經典,啟發了戲劇、電影等改編,斯德哥爾摩皇家歌劇院甚至邀請她創作全新的兒童歌劇。

Lindenbaum認為,「孩子們和大人想的事情一樣,只是思考的方式不同。為了寫一本書,通常我會深入自己的內心,想像自己小時候的感覺。我不記得當時發生了什麼事,但我記得當下的情緒。沒錯!這就是我創作的起點。主要的情緒之一是無能為力,還有恐懼、嫉妒、羨慕。這些感受成年人也會有: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孩子。」

Lindenbaum的書是充滿幽默和創意的心理劇,她筆下的孩子擁有各種面向,絕非簡單的模板,無論讀者年齡大小都能從中獲得認可。目前她已創作30多部作品,國內外獲獎無數,被譯為多國語言。義大利出版社Terre di mezzo 日前推出她3本具培養批判性思維的繪本《貴賓犬及薯條》(Barboncini e patatine)、《兒童聯盟》(L’alleanza dei bambini)以及《弗雷基的腳》(Il piede di Freki),她說故事的方式深受讀者喜愛。

哥德堡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暨文學教授Åsa Arping認為,「Pija Lindenbaum精采描繪了遊戲和想像力在孩子接觸一切新奇、未知事物時的重要性。她的書不僅探討了焦慮和煩惱,也探討了固執、嫉妒和日常生活中不間斷的掙扎。她成功的在書中編織了關於階級、權力、嫉妒和精神疾病等複雜問題,但並沒有指責任何人。此外,她還推進了文本與插圖之間的互動,從而將圖畫書重新定義為一種藝術類型。」

Lindenbaum本月在瑞典出版的新作《我們要番茄醬!》(Vi måste ha ketchup!),故事描述烤肉架的炭火點燃了,孩子們也準備好香腸,但是沒有番茄醬,這根本行不通。孩子們決定去營地「打獵」,或許露營車可以提供我們一些番茄醬?或問問那些在森林裡搭帳篷露營的人?還是那些住在天涯海角、最漂亮的豪華旅行房車裡的人?找到番茄醬並不容易,但孩子們從不放棄,他們就是要吃番茄醬!

這本獨特的圖畫書由Lindenbaum撰寫故事,並與紙雕藝術家Anna Åkerström合作,她為了本書創造了數百個模型,透過紙張構建出奇妙的環境場景和人物肢體表情,宛如迷人的露營世界,經由攝影師August Eriksson一幕幕拍下照片,最終設計成生動又活潑,足以吸引孩子目光的有趣書籍。

精鏡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114 台北市內湖區堤頂大道一段 365 號 7 樓

readr@readr.tw

© 精鏡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