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o image

國際法學者宋承恩:中配宣揚武統削弱臺灣嚇阻力,讓戰爭更容易爆發

更新時間:2025/04/07 06:33
尚無人精選
icon-dot
【沃草】記者何宇軒報導/中國籍配偶、網紅「亞亞」(本名劉振亞),在 YouTube、抖音等平台宣揚中國武統臺灣言論,被勒令限期離境,當外界討論聚焦在是否侵害當事人言論自由的爭議時,國際法學者宋承恩指出,亞亞宣揚武統涉及的問題,不只是單純的言論,而是她會透過影響如軍人等人士,從內部弱化臺灣、下降臺灣的嚇阻力,讓戰爭更容易發生,也會讓臺灣在遇到緊急危難時,陷入危機。這類「鼓吹戰爭」言論,已經違反聯合國憲章,不是言論自由範圍。

【沃草】記者何宇軒報導

中國籍配偶、網紅「亞亞」(本名劉振亞),在 YouTube、抖音等平台宣揚中國武統臺灣言論,被勒令限期離境,當外界討論聚焦在是否侵害當事人言論自由的爭議時,國際法學者宋承恩指出,亞亞宣揚武統涉及的問題,不只是單純的言論,而是她會透過影響如軍人等人士,從內部弱化臺灣、下降臺灣的嚇阻力,讓戰爭更容易發生,也會讓臺灣在遇到緊急危難時,陷入危機。這類「鼓吹戰爭」言論,已經違反聯合國憲章,不是言論自由範圍。

亞亞曾與臺灣公民結婚,並透過依親取得臺灣永久居留權,但尚未取得中華民國身分證。在今(2025)年 3 月,被內政部移民署依《大陸地區人民在臺灣地區依親居留長期居留或定居許可辦法》第 14 條第 1 項第 4 款「有危害國家安全或社會安定之虞」的規定,廢止在臺依親居留許可,並勒令限期離境,5 年內不得再申請。亞亞後來聲請停止執行、又提出抗告,也都分別被臺北高等行政法院、最高行政法院駁回,最後在 3 月 25 日搭機離開臺灣。

亞亞(戴白帽者)被廢止在臺依親居留許可,在 3 月 25 日搭機離開臺灣。(圖片來源:讀者提供)

亞亞被裁處一事,引發反對者抨擊「侵害當事人言論自由」;包括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培哲等多位人士發出聲明,認為臺灣言論自由空間遭壓縮,中國國民黨立院黨團書記長王鴻薇、民眾黨立委張啓楷,甚至中國國台辦也接連聲援亞亞。

王鴻薇表示,臺灣是民主的國家,也是法治的社會,「是不是過去鄭南榕所說的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現在民進黨是完全都不管了?」而鄭南榕基金會則回應,鄭南榕爭取的「百分百言論自由」,是臺灣在戒嚴時期,在中國國民黨強人威權統治下,被禁止、被剝奪的言論自由,其爭取「言論自由」的歷程,反映 1980 年代臺灣的政治局勢,以及威權統治對人民的箝制;在引用鄭南榕的「百分百言論自由」的同時,也要理解,要有完整獨立的國家主權,才有言論自由。

在亞亞遭驅逐後,中國國台辦在隔( 26 )日的記者會中,也批評民進黨「雙標」;發言人陳斌華指出,「民進黨當局用盡手段大肆打壓島內持不同立場的聲音。再次暴露其所標榜的『自由』是鼓譟『台獨』的自由,是宣揚『抗中』的自由,既虛偽又雙標。如果任由民進黨當局到處濫用行政和司法手段,臺灣民眾正當權益將遭到嚴重侵犯」。然而,對照中國官方日前才以「煽動分裂國家罪」將八旗文化出版社總編輯富察(本名李延賀)判刑 3 年、且在此之前已被關押 2 年,中國官方以「言論自由」聲援亞亞,更顯諷刺。

對於亞亞曾上藍營名嘴直播時,強調自己從未主張過武統,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在例行記者會中,播放中國官媒「臺灣網」臉書轉貼劉振亞的短影音,影片中亞亞在中共於去(2024)年 5 月進行「聯合利劍——2024A」軍演同時,提到「也許明天早上起來,寶島上已經插滿了五星紅旗,想想都讓人開心」。梁文傑認為,這就是亞亞有宣揚武統的證明,「政府是針對她宣揚武統臺灣,這不是言論自由的保障範圍」。

宋承恩認為,沒有所謂的「純言論」,言論一定伴隨著效果或行動,而這效果就是要管制的風險。(攝影/何宇軒)

宋承恩:亞亞鼓吹戰爭,違反國際人權公約

關於本案件的討論,除了單純的「言論自由」之外,事實上還必須考量更多層面。宋承恩本月 1 日在「言論自由的界線:歷史否認、國安風險與法律規範」座談中表示,從國際人權公約角度分析,亞亞的言論,就是 propaganda for war(鼓吹戰爭),也就是在《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 20 條第 1 項提到的,「任何鼓吹戰爭之宣傳,應以法律禁止之」。亞亞鼓吹戰爭、歡迎戰爭、希望未來有戰爭、希望使用武力、希望有侵略行為,都違反了聯合國憲章的原則。今天亞亞的言論是鼓吹戰爭、希望透過影響某些人,從內部弱化臺灣,讓嚇阻力下降,造成戰爭容易發生。

宋承恩表示,亞亞被取消居留權,是因為有理由認為,她主張的武力侵略,從根本上與一般人的尊嚴與自決權不相容,而且伴隨真實的威脅。她提到「寶島上已經插滿了五星紅旗,想想都讓人開心」,這說法除了完全跟中共官方口徑一致,其說法背後的威脅,意思是:「國軍很弱、無法抵抗解放軍、因此臺灣最好投降」,而這正是中國所要的政治宣傳,希望不發一槍一彈把臺灣納入它的領土。

宋承恩:言論背後的效果與行動,恐帶來實害

宋承恩進一步指出,亞亞本身的言論,並不能夠威嚇大眾,但可能會影響如現役、退役軍人,去簽所謂的不抵抗承諾書,或是中共可能給這些人一筆錢,承諾在戰爭時,不服從長官命令等。因此,這些言論不是完全沒有影響,更何況亞亞只是發表這些言論的其中一個人,而必須考慮整個言論生產鏈中累積的效果;當這些被影響、深信不疑的人,在臺灣遇到危機的時候,他們會怎樣應變?這對社會是有風險的。加上現在中共常態性在演習,因此隨時有可能變成真實的情境。

宋承恩說,他不認為在真實世界有「純言論」,因為言論一定伴隨著效果或行動,而這效果就是要管制的風險;例如常見的例子是,在黑暗、擁擠的電影院中,如果亂喊「失火了」,就會受到管制或處罰,因為會有立即的危險。又像是公衛領域,不能散播關於藥品的謠言、在股票市場,也不能散播謠言,以免影響市場秩序,這些都是言論效果會從危險變成實害的證明。

宋承恩也批評立委張啓楷,他曾表示,「有這麼嚴重嗎」、「臺灣的國防安全有這麼脆弱嗎?一個網紅講幾句話、國防安全就會破洞嗎?」宋承恩說,如果今天都能理性討論,言論自由絕對是 anything goes(凡事皆可),但如果背後是有數十萬的網軍,每天 24 小時輪班在製造輿論、要影響臺灣內部、對臺灣從大到小所有事情,像是戒嚴、民進黨施政、轉型正義、教科書,甚至大學校長的選任都有意見的時候,就會知道這個環境,並不是 anything goes;當它背後有一個大家看不到的、非常大的、而且是外來、並不屬於我們共同體的力量,在試圖影響我們的言論、公民社會時,這就不是一個 anything goes 的言論市場;而棘手的問題就是,我們能有什麼防衛的機制。

宋承恩認為,對於亞亞的言行加以處理,並不是臺灣沒有自信,而是國家必須要有自保、維持自己的價值存續的能力。圖為 2025 年 3 月 27 日全社會防衛韌性演習。(資料照,攝影/何宇軒)

對於張啓楷認為「臺灣要有自信一點」的意見,宋承恩回應,這不是沒有自信,而是這種跑來威嚇「我要把你收了」的說法,與民主價值、尊重每個人講話的權利、與我們希望的秩序,基本上是不合的,因此我們有權利來做處理;國家有自保的能力,除了以軍事力量抵抗外面的侵略,也要有維持自己的價值存續的能力。

外界也議論,亞亞是否受中國指示而行動?宋承恩認為,亞亞是非典型的代理人;她並不是直接接受中共指令、有受委託、金錢等情況的傳統代理人,而是因為她身為網紅,又活躍在中國可以操弄的抖音平台,所以她很清楚她的影片會有多少點閱率、分享數;透過觀察網路上的反應,就可以藉此知道,中共希望往哪個方向走,再來為中國在臺灣做宣傳。

精鏡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114 台北市內湖區堤頂大道一段 365 號 7 樓

readr@readr.tw

© 精鏡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新聞